发陵州

中原似沧海,万顷与云连。

大明朝东出,皎月正在天。

远树乱如点,桑麻郁苍烟。

一雁入高空,千鸦落平田。

我行天地中,如蚁磨上旋。

雨痕留故衣,霜气袭重毡。

健马嘶北风,潜鱼乐深渊。

噫哉南方人,回首空自怜。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中原大地广阔无垠,如同沧海与云相连。
大明王朝东方崛起,明亮的月亮高悬天边。
远处的树木像点点斑驳,桑麻丛生,烟雾弥漫。
一只孤雁翱翔高空,千万只乌鸦聚集在田野。
我在天地间行走,如同蚂蚁在磨盘上旋转。
雨滴留在旧衣上,寒霜侵袭厚重的毛毯。
骏马在北风中嘶鸣,深水中的鱼儿自在嬉戏。
哎,南方人感叹,回头望去,只有怜悯自己。

注释

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
万顷:形容土地广大。
皎月:明亮的月亮。
远树:远处的树木。
桑麻:桑树和麻,古代主要农作物。
一雁:孤独的大雁。
健马:强壮的马。
潜鱼:隐藏在水中的鱼。
南方人:诗人的自我指代或相对于北方人的称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辽阔的自然景象和深沉的情感体验。开篇“中原似沧海,万顷与云连”两句,通过比喻将中原地区比作广阔无垠的大海,将其与天边的云气相连,展现了诗人宏伟的视野和对壮丽景色的描绘。

接下来的“大明朝东出,皎月正在天”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光辉灿烂,月亮如洗,照耀在夜空中。这两句与前面的山水之美形成鲜明对比,既有日夜更替的动态美,也有静谧深邃的画面感。

“远树乱如点,桑麻郁苍烟”则是对景色的细腻描摹,将远处的树木缩小成点状,桑麻生长的场景与浓重的烟雾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遥远而朦胧的意境。

“一雁入高空,千鸦落平田”这两句诗,则通过对飞鸟和落叶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季节更迭。孤独的大雁冲上云霄,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而成群的乌鸦则在平坦的田野中寻觅食物,显得温馨而充满生机。

“我行天地中,如蚁磨上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自况,他将自己比作微小的昆虫,在广阔无垠的自然界中前行,既有力量感,也透露出一种渺小与孤独的情怀。

“雨痕留故衣,霜气袭重毡”两句诗,则是对天气变化和个人情感的抒写。雨水在旧衣上留下痕迹,而寒冷的霜气则让人不得不加厚衣物以御寒,这些都是对过往记忆和现实环境的深刻体验。

“健马嘶北风,潜鱼乐深渊”通过对强壮马匹嘶鸣和水中鱼儿游弋的描绘,再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的马和鱼都在各自的环境中找到快乐,这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

最后,“噫哉南方人,回首空自怜”表达了一种对于远方故土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无奈与自我怜悯。这里的“噫哉”是一声感叹,其深情与沉痛,令人心生共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描摹,展现了诗人对壮阔山河、日月星辰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发高沙(其二)

城子河边委乱尸,河阴血肉更稀微。

太行南北燕山外,多少游魂逐马蹄。

形式: 七言绝句

发高邮

初出高沙门,轻舫绕城楼。

一水何曲折,百年此绸缪。

北望渺无际,飞鸟翔平畴。

寒芜入荒落,日薄行人愁。

行行行湖曲,万顷涵清秋。

大风吹樯倒,如荡彭蠡舟。

欲寄故乡泪,使入长江流。

篙人为我言,此水通淮头。

前与黄河合,同作沧海沤。

踟蹰忽失意,拭泪泪不收。

吴会日已远,回首重悠悠。

驰驱梁赵郊,壮士何离忧。

吾道久矣东,陆沈古神州。

我今戴南冠,何异有北投。

不能裂肝脑,直气摩斗牛。

但愿光岳合,休明复商周。

不使殊方魄,终为异物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发宿迁县

夜梦入星槎,晓行随斗柄。

衣暖露自乾,鬓寒冰欲凝。

将军戴铁笠,壮士敲金镫。

白眼睨青天,我生不有命。

形式: 古风

发淮安

九月初二日,车马发淮安。

行行重行行,天地何不宽。

烟火无一家,荒草青漫漫。

恍如泛沧海,身坐玻瓈盘。

时时逢北人,什伍扶征鞍。

云我戍江南,当军身属官。

北人适吴楚,所忧地少寒。

江南有游子,风雪上燕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