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时泰亦高眠,人皆谓不然。
穷经休望辟,饵朮止期仙。
彭蠡波涵月,炉峰雪照天。
常闻风雨夜,到晓在渔船。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仙境的生活状态。"时泰亦高眠,人皆谓不然"表达了诗人在众人看来可能是过着闲适无忧的生活,但实际上可能是在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穷经休望辟,饵朮止期仙"则明确了这种追求是通过研读典籍和服食丹药来实现的目标,是成仙。
接下来的两句"彭蠡波涵月,炉峰雪照天"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描绘诗人所在之地的美丽与超凡脱俗。其中“彭蠡”是古代对庐山的一种称呼,“波涵月”形象化地展现了山中清澈湖泊中的明月,而“炉峰雪照天”则描绘了一幅雪覆高峰,阳光折射下银装素裹的壮丽景观。
最后两句"常闻风雨夜,到晓在渔船"透露出诗人不仅生活在自然之中,更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体验着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宁静。这里的“风雨夜”和“渔船”都给人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为伴的感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超凡生活追求的表达,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物质世界的超脱。
不详
唐代诗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及第,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为“咸通十哲”之一
诬谮遭遐谪,明君即自知。
乡遥辞剑外,身独向天涯。
岭堠蛮云积,闽空瘴雨垂。
南来终不遂,日探北归期。
我命同君命,君诗似我诗。
俱无中道计,各失半生期。
素业沧江远,清时白发垂。
蹉跎一如此,何处卜栖迟。
南朝山半寺,谢朓故乡邻。
岭上非无主,秋诗复有人。
高禅星月近,野火虎狼驯。
旧许陪闲社,终应待此身。
下国多高趣,终年半是吟。
海涛通越分,部伍杂闽音。
晓郭云藏市,春山鸟护林。
东浮虽未遂,日日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