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逸妻稚子应沟壑,归路茫茫东去遥。
凉叶下时心悄悄,空斋梦里雨萧萧。
星霜渐见侵华发,生长虚闻在圣朝。
知己只今何处在,故山无事别渔樵。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岐阳客舍中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逸妻稚子应沟壑,归路茫茫东去遥”表达了对远方家中的妻儿的深切思念,他们仿佛安详地生活在山谷之间,而自己的归途却又长又远。
接着,“凉叶下时心悄悄,空斋梦里雨萧萧”写出了旅人在凉爽的秋夜中,内心的寂寞和不安。落叶的声音让他的心情更加低沉,而在空旷的斋室里,他甚至在梦中感受到了细雨绵绵的氛围。
“星霜渐见侵华发,生长虚闻在圣朝”则是旅人对自己青春易逝和头发渐渐变白的感慨。在这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他的生命轨迹似乎也变得渺小且不被世人所知。
最后,“知己只今何处在,故山无事别渔樵”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能够理解他的人的怀念,而自己却不得不离开那片充满情感的土地。即使是回到熟悉的故乡,也只能是一场无言的别离,就像与那些平日里相识的山野间的渔夫樵夫道了别。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勾勒出了一个旅人孤独、怀旧且深沉的情感世界。同时,它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家国和个人命运的无常感慨,以及他们内心深处对于知音难求的渴望。
不详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岂悟因罗者,迎霜献紫微。
夕阳分素臆,秋色上花衣。
举翅云天近,回眸燕雀稀。
应随明主意,百中有光辉。
寒竹惭虚受,纤毫任几重。
影端缘守直,心劲懒藏锋。
落纸惊风起,摇空见露浓。
丹青与文事,舍此复何从。
月高鸡犬静,门掩向寒塘。
夜竹深茅宇,秋庭冷石床。
住山年已远,服药寿偏长。
虚弃如吾者,逢君益自伤。
城上高楼飞鸟齐,从公一遂蹑丹梯。
黄河曲尽流天外,白日轮轻落海西。
玉树九重长在梦,云衢一望杳如迷。
何心更和阳春奏,况复秋风闻战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