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同人邀集长丰山馆有序

蓼补篱根,蘋香镜里,无风无雨汀洲。

商略寻诗,最难俊侣清游。

年来尘鬓浮名误,醉乡中、迟了封侯。小勾留。

只许看山,不许悲秋。

鉴湖乞假寻常事,问何人招隐,先订闲鸥。

坐对苍茫,生怜高处多愁。

暮云渐有催钟意,近黄昏、才理归舟。尚回头。

且等斜阳,红过城楼。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开篇以“蓼补篱根,蘋香镜里”起兴,展现出湖边蓼草丛生、水面上萍花飘香的秋日景象,营造出一种恬淡的自然氛围。接下来,“无风无雨汀洲”,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静谧,诗人与友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探讨诗歌,寻求灵感。

“商略寻诗,最难俊侣清游”表达了诗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讨诗歌的惬意,以及对清雅之游的向往。然而,词人感叹“年来尘鬓浮名误”,暗示了自己被世俗名利所累,未能及时享受生活的乐趣,错过了封侯的机会。

“小勾留。只许看山,不许悲秋”流露出诗人对暂时逃离尘世,欣赏山水美景的满足,同时也暗含着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提醒自己珍惜眼前的美好,不必过于伤怀于秋天的凋零。

下片转而写到与友人一同在鉴湖休假,邀请隐士般的闲鸥共聚,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独自面对广阔天地,深感“生怜高处多愁”,流露出对高处寂寥的共鸣,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临近黄昏,暮色催促归舟,诗人却“尚回头”,不愿立即离去,希望能多享受片刻夕阳下的美景,直到“红过城楼”。这句既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壮丽景色,也寓言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依恋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和人生的独特感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题曲阜孔绣山宪彝室人梦素女史百蝶图遗卷

翅弱欹云,腰轻堕粉,画来生趣天然。

醉红酣紫,帘角弄翩跹。

当日扫眉剩墨,闲摹写、香国愁天。

屏山外,春寒袖薄,人坐落花前。华年。

容易过,琼钗断燕,翠鬓凋蝉。

叹镜里双飞,弹指因缘。

莫问罗浮旧侣,湘裙冷、不解留仙。

西园晚,销魂细草,绿化梦中烟。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先]韵

减兰.题潘惺斋同年鸥波馆写兰图

叶长钏动。数朵参差窥石缝。微雨吹檐。

墨气花香共一帘。同心并蒂。小印鸳鸯红压尾。

秋水池台。不放纤尘上纸来。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玉漏迟.福莲室女史嘱题秦淮校书斜倚薰笼图

鬓鬟云半堕,雀沉钿翠,凤横钗朵。

怯不胜寒,又听雁声飞过。

冷暖无人熨贴,但倦倚、纱笼残火。眠未可。

愁帘病阁,断肠功课。

扫眉才子多情,也宛转怜香,自题珠唾。

若作书生,还恐更痴于我。

欲访桃根艳迹,奈梦里、秦淮烟锁。深夜坐。

思量问伊知么。

形式: 词牌: 玉漏迟

齐天乐.题周莲舫际唐断云砚

叩门客返端溪棹,携来袖中云气。

种玉生烟,跳珠洒润,组织文情幽细。风回镜里。

认荷叶轻圆,暑晴香腻。

点笔成霖,出山心事定如此。

竹田新翠欲滴,正茶温酿熟,波动帘子。

墨晕浮凉,罗痕绉远,谁画潇湘秋意。清泉乍洗。

现一发遥峰,断霞鱼尾。薄醉吟诗,睡龙应唤起。

形式: 词牌: 齐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