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淮南诏狱二首(其一)

一室如悬磬,人音尽不闻。

老兵随卧起,漂母给朝曛。

樊雉思秋野,鞲鹰望暮云。

念归忘食事,日减臂环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房间空荡如悬挂的磐石,人声全然听不到。
老兵随着睡醒起身,漂母送来清晨的阳光。
笼中的雉鸡思念秋天的野外,放飞的鞲鹰遥望傍晚的云彩。
一心想着回家,连吃饭都忘了,日渐消瘦,臂环上的分量也在减少。

注释

一室:形容房间空无一物。
如:如同。
悬磬:比喻空无所有,像挂着的磐石一样空虚。
人音:人的声音。
尽不闻:完全听不见。
老兵:年老的士兵。
卧起:躺下和起来。
漂母:古代楚国的贫穷妇人,以漂洗丝絮为生。
朝曛:早晨的阳光。
樊雉:樊笼中的雉鸡。
思:思念。
秋野:秋天的野外。
鞲鹰:训练有素的猎鹰,常用于狩猎,鞲是控制鹰的皮带。
念归:想念回家。
忘食事:忘记吃饭。
日减:一天天减少。
臂环:臂上的装饰环,可能象征着身体状况或财富。
分:分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一室如悬磬"运用比喻,形容室内空荡荡的,如同悬挂的石磬,暗示了诗人生活的贫瘠和寂静。"人音尽不闻"进一步强调了周围环境的静谧,连人的声音都听不到,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沉寂的氛围。

"老兵随卧起"引入了一个老兵的形象,他可能与诗人同处困境,一同作息,显示出彼此的相依为命。"漂母给朝曛"则借漂母的故事,表达对他人微薄帮助的感激,以及早晨阳光的象征,寓意着生活的艰难但仍有希望。

"樊雉思秋野"和"鞲鹰望暮云"两句,通过樊姬怀念野外的自由和鞲鹰期盼傍晚归巢,寓言诗人内心的渴望和无奈,暗示着对自由和归宿的向往。

最后两句"念归忘食事,日减臂环分"直抒胸臆,诗人沉浸在对归乡的深深思念中,以至于无暇顾及饮食,甚至每日消瘦,臂环渐宽,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和生活的困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刻画了诗人身处淮南诏狱的孤寂生活,流露出对自由和家乡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永寿县君挽词二首(其二)

明世辞隆养,哀荣道路传。

赙丧从上宰,歌挽出群仙。

素幔伤秋泛,青缸惨夜船。

玉峰归葬处,木拱雁连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永寿县君挽词二首(其一)

廷尉蒙恩后,兰台就养初。

大椿宜更寿,流水遽焉如。

鸾锦封花诰,蛛丝网板舆。

百年谁考德,琬琰在幽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白鹤观

复殿重楼堕杳冥,故基乔木尚峥嵘。

银河不改三千尺,铁马曾经十万兵。

华表故应终化鹤,谪仙未解独骑鲸。

林泉一二儿童旧,白发衰颜只自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会蓬莱阁

冠裳盖座洒清风,轩外时闻韵箨龙。

人面春生红玉液,银盘烟覆紫驼峰。

天涵秋色山山共,树搅乡思叶叶重。

便欲买船江北去,为怀明德更从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