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登古容城有感.城阴即静修刘先生故居

天山巨网,尽牢笼、多少中原人物。

赵际燕陲,空老却、千仞岩岩苍壁。

古柏萧森,高松偃蹇,不管飞冰雪。

慕膻群蚁,问君谁是豪杰。

重念禹迹茫茫,兔狐荆棘,感慨悲歌发。

累世兴亡何足道,等是轰蚊飞灭。

湖海襟怀,风云壮志,莫遣生华发。

中天佳气,会须重见明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天山如同巨大的网,将多少中原的人物牢牢束缚。
赵国边境的燕地,空自荒废了那千仞峭壁的雄伟景象。
古老的柏树和挺拔的松树,无论风雪如何肆虐,它们屹立不倒。
像蚂蚁被羊肉的香气吸引,谁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豪杰?
遥想大禹的足迹,遍地荆棘,让人不禁感慨悲歌。
世代的兴衰更替算得了什么,最终都如蚊子般消失无踪。
胸怀湖海,壮志凌云,不要让岁月蹉跎,白了少年头。
期待着中天的祥瑞之气,必将再次见到明亮的月亮。

注释

天山:中国西部的山脉。
中原人物:指中原地区的人才。
赵际燕陲:赵国边境的区域。
千仞岩岩:形容极高峻的峭壁。
慕膻群蚁:比喻追逐利益的人群。
禹迹:大禹留下的足迹,象征历史遗迹。
轰蚊飞灭:比喻微不足道的消亡。
生华发:形容人因岁月流逝而头发变白。

鉴赏

这首元代词人安熙的《酹江月·登古容城有感·城阴即静修刘先生故居》以天山为背景,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和历史沧桑。"天山巨网,尽牢笼、多少中原人物"开篇,形象地展现了天山的雄伟与历史的沉淀,暗示着中原英雄们的命运被这大自然的力量所束缚。接着,词人将赵国边境的刘先生与千仞峭壁相联系,感叹其空老岁月,表达了对英雄未竟事业的惋惜。

"古柏萧森,高松偃蹇,不管飞冰雪"描绘了坚韧不屈的自然景观,与刘先生的形象相映成趣,寓意其高尚品格。"慕膻群蚁,问君谁是豪杰"则以群蚁比喻那些盲目追求权势之人,反问真正的豪杰何在,流露出词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英雄的呼唤。

下片转入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兔狐荆棘"象征乱世,"感慨悲歌发"表达了词人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累世兴亡何足道,等是轰蚊飞灭"进一步强调历史的无常和个体的渺小。然而,词人并未因此消沉,他鼓励自己保持湖海般的胸怀和风云般的壮志,"莫遣生华发",意在激励自己要积极进取,不因岁月流逝而失去壮志。

最后,词人以"中天佳气,会须重见明月"收束,寄寓了对未来的希望,期待明月再现,寓意国家和个人的光明未来。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开阔,体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收录诗词(74)

安熙(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酹江月

世途艰阻,正堪悲、万里清秋摇落。

况复乾坤还闭物,奚啻切床肤剥。

消长盈虚,循环反覆,夜半惊孤鹤。

东君着意,惠风先到嵓壑。

悦亲原有清欢,箪瓢食饮,不害贫家乐。

多病留侯空自苦,惭愧长身诸葛。

素手躬耕,卧龙冈上,准备丰年穫。

豚蹄社鼓,几时同醉寥廓。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夜过吴江宿于圣寿中复中行方丈

深夜扣禅扃,天寒月在庭。

鸟惊栖后树,僧掩读残经。

蔓草风吹白,枇杷雪洗青。

对床听法语,心孔愈惺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庞山湖泛舟过宁伯让庄所

湖上足清昼,雨馀生绿阴。

扁舟到城近,曲港入村深。

野叟频相问,郎君不可寻。

西庵肯分席,吾亦老山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送智惠隐住水月禅院

放船直到栖禅处,万顷湖心一径开。

绿树鸟惊风落果,碧潭龙去水生苔。

西岩尊宿传灯在,东海高僧杖锡来。

今夜月明清似水,太空无地着纤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