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钱安道寄惠建茶

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

胸中似记故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

为君细说我未暇,试评其略差可听。

建溪所产虽不同,一一天与君子性。

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

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纵复苦硬终可录,汲黯少戆宽饶猛。

草茶无赖空有名,高者妖邪次顽懭。

体轻虽复强浮沉,性滞偏工呕酸冷。

其间绝品岂不佳,张禹纵贤非骨鲠。

葵花玉?不易致,道路幽险隔云岭。

谁知使者来自西,开缄磊落收百饼。

嗅香嚼味本非别,透纸自觉光炯炯。

秕糠团凤友小龙,奴隶日注臣双井。

收藏爱惜待佳客,不敢包裹钻权倖。

此诗有味君勿传,空使时人怒生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中融合了对友情的深厚情感与对茶的细腻鉴赏,展现了作者独到的审美观点。

诗人首先表达了自己对于南方官职生活中的小确幸,即品尝溪间的茶叶和山中的茗。接着,借用“胸中似记故人面”这一细腻描写,传递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还细数了建溪茶的特性,赞美其天然、清新而不失刚硬的品质。

在描述茶叶特性的过程中,诗人用“雪花雨脚”形容其独特之处,又通过“啜过始知真味永”表达了对茶香的深刻体验。同时,对于那些并不出色的茶叶,也给予了一定的评价和建议。

最后,诗人提到自己珍视这些好茶,不轻易分享,并期待有缘的佳客来临时再做品鉴。全诗通过对茶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期待,以及对友情深厚的情感。

苏轼在这首诗中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也透露出了他那份超脱世俗、追求个性化审美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

乌府先生铁作肝,霜风捲地不知寒。

犹嫌白发年前少,故点红灯雪里看。

他日卜邻先有约,待君投劾我休官。

如今且作华阳服,醉唱侬家七返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流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二)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