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流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踏遍江南南岸山,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入探索和热爱。"逢山未免更流连"则展示了面对美好的自然风光时,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要停留和享受。

独携天上小团月,这里用“独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怀,而"小团月"则是对明月的一种温柔描绘,象征着诗人的心灵之光。

来试人间第二泉,以"第二泉"指代天上和人间两种境界,这里是在探讨人间美好事物的层次与等级,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有着深刻的领悟和追求。

石路萦回九龙脊,通过"石路"和"九龙脊"的描写,展现了山路蜿蜒、龙脊起伏的壮丽景象,也映射出诗人登山探幽的勇气与毅力。

水光翻动五湖天,这里"水光"和"五湖天"共同构建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无尽变化的赞叹之情。

孙登无语空归去,孙登即是诗人自己,"无语"表达了他在经历了美妙旅程后内心的满足与平静,仿佛语言已无法表达那份心中的喜悦。

半岭松声万壑传,这里的"半岭"和"万壑"描绘了一种空旷而深远的自然景观,同时"松声"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在归途中所听到的自然之音,是那么清新脱俗,流淌心间。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山水、月色、泉水等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诗人登山望湖的心境抒发,展现了苏轼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和他那份深厚的情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二)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元日过丹阳,明日立春,寄鲁元翰

堆盘红缕细茵陈,巧与椒花两斗新。

竹马异时宁信老,土牛明日莫辞春。

西湖弄水犹应早,北寺观灯欲及辰。

白发苍颜谁肯记,晓来频嚏为何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古缠头曲

鹍弦铁拨世无有,乐府旧工惟尚叟。

一生喙硬眼无人,坐此困穷今白首。

翠鬟女子年十七,指法已似呼韩妇。

轻帆渡海风掣回,满面尘沙和泪垢。

青衫不逢湓浦客,红袖漫插曹纲手。

尔来一见哀骀佗,便著臂韝躬井臼。

我惭贫病百不足,强对黄花饮白酒。

《转关》、《濩索》动有神,雷辊空堂战窗牖。

四弦一抹拥袂立,再拜十分为我寿。

世人只解锦缠头,与汝作诗传不朽。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