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秋雨

碎秋心、断鸿残角疏砧。

更何堪、潇潇飒飒,黄昏付与秋霖。

问谁消、虫声四壁,知难醒、蝶梦重衾。

败叶阶前,孤桐井畔,丝丝浑似泪沾襟。

美人隔、红墙碧汉,尘世自晴阴。

重阳近、横空作暝,见说登临。

锁姮娥、浓氛惨结,西风消息侵寻。

费香添、猊薰恁热,兼露滴、鹤警还瘖。

变徵无端,移宫未稳,邻家铁笛入云深。

向此际、违寒避湿,菊酿索浓斟。

沧江晚、斜阳回首,恨满烟林。

形式: 词牌: 多丽

鉴赏

这首清代况周颐的《多丽·秋雨》描绘了秋天黄昏时分的凄凉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碎秋心、断鸿残角疏砧"以破碎的心境、孤雁哀鸣和稀疏的捣衣声,渲染出秋日的寂寥。"潇潇飒飒,黄昏付与秋霖",进一步强化了雨声的悲凉,将黄昏交付于连绵的秋雨之中。

"虫声四壁,蝶梦重衾"通过虫鸣和梦境的破碎,表达了诗人难以摆脱的孤独与无奈。"败叶阶前,孤桐井畔"的景象,如同泪水般滴滴落下,增添了诗人内心的哀愁。"美人隔、红墙碧汉"象征着遥不可及的思念,与尘世的阴晴形成对比。

"重阳近、横空作暝"暗示着时光流转,重阳节即将到来,但诗人却无法登高望远,只能在浓雾中探寻嫦娥的踪迹,感受西风带来的寒意。"变徵无端,移宫未稳"运用音乐比喻,表达心境的动荡不安。"邻家铁笛入云深"则以笛声的消失,寓言世事变迁,人事如梦。

最后,诗人借景抒怀,"向此际、违寒避湿,菊酿索浓斟",在秋雨之夜寻求慰藉,而"沧江晚、斜阳回首,恨满烟林"则以夕阳下烟雾弥漫的树林,寄托无尽的遗憾和思念。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凄美,展现了况周颐独特的秋雨情怀。

收录诗词(205)

况周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原名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室名兰云梦楼,西庐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光绪五年举人,曾官内阁中书,后入张之洞、端方幕府。一生致力于词,凡五十年,尤精于词论。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著有《蕙风词》、《蕙风词话》

  • 字:夔笙
  • 籍贯:况古
  • 生卒年:1859~1926

相关古诗词

紫萸香慢.九日再赋

凭危阑、茱萸愁把,作寒野色悽迷。

拌一回扶醉,便消得、斜阳西。

信是无风无雨,甚寥天鸿唳,梦压云低。

笑刘郎、恁日搦管怯糕题。指峻路、有人手携。秋期。

省记疑非。颦欲损、远山眉。

算黄花晚畹,閒情得似,陶令东篱。

可无白衣人至,最醒处、易成悲。

峭西风、未妨吹帽,茂陵丝鬓,谁惜绿减霜欺,清泪自持。

形式: 词牌: 紫萸香慢

最高楼.雨夕饯秋

风和雨、呜咽似骊歌。芳节惜蹉跎。

高楼何况闻鸿雁,重衾生怕梦山河。

说伤心,应更比,送春多。钟未到、尚馀梧几叶。

更欲断、最怜花寸蜡。霜晚晼、鬓消磨。

西风树到无声苦,东篱菊亦奈愁何。

剩凄清,今夕也,等閒过。

形式: 词牌: 最高楼

鹧鸪天

如梦如烟忆旧游。听风听雨卧沧洲。

烛消香灺沈沈夜,春也须归何况秋。

书咄咄,索休休。霜天容易白人头。

秋归尚有黄花在,未必清樽不破愁。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

老向书丛作蠹鱼。病馀还补蠹馀书。

剧怜风雅凋残甚,怪底经生故训疏。

风雨外,闭门居。一编能遣几居诸。

寻常豹鼠何难识,未必终童我不如。

形式: 词牌: 鹧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