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索寞红芳又一年,老郎空解惜春残。
才闻莺啭誇杨柳,已被蝉声哭牡丹。
壮志休磨三尺剑,白头谁藉两梁冠。
酒樽何必劳人劝,且折馀花更尽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画面,抒发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惆怅。"索寞红芳又一年"一句,表明时间流逝,春天的花朵再次凋零,带有一种岁月匆匆、物是人非的情感体验。"老郎空解惜春残"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老郎"自指,显示诗人对春光易逝的无奈与叹息。
接下来的"才闻莺啭誇杨柳,已被蝉声哭牡丹"两句,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莺啭"指的是燕子的鸣叫,而"蝉声"则是指蝉虫的鸣响,这两个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暮春的音响画卷,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季节更迭中生命的短暂。
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壮志休磨三尺剑,白头谁藉两梁冠"这两句得以展现。"壮志"指的是年轻时的雄心壮志,而现在则是"白头",头发已经变白,这显示了时间对人生的影响和诗人的自我反思。"三尺剑"与"两梁冠"都是象征性的物品,分别代表着武力和学问,但现在都已无法触及,表现出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无奈。
最后的"酒樽何必劳人劝,且折馀花更尽欢"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面对生命如过客的过程,诗人选择了以饮酒和折花来释放自己的情感,虽不能挽留岁月,但仍旧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寻找片刻的快乐。
整首诗通过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人生无常时的自我安慰与解脱。
不详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丹旐换红旌,萧萧五马鸣。
今朝为旅榇,昨日是专城。
爱子方之蜀,遗书未到京。
贰车郊外送,挥泪满尘缨。
国史书勋伐,州民颂乐康。
岂唯存柏椁,亦合葬桐乡。
黄壤千年恨,青山六里长。
空馀铃阁畔,寂寞菊花香。
未满三年政,何妨五月期。
理言归葬速,遗爱出山迟。
樯翣穿云过,铭旌著雨垂。
洛阳多故吏,号泣住灵輀。
谁种离离碎玉苗,晓楼吟望兴偏饶。
白云作伴宜长在,红日无情已半销。
聚映早霞明野寺,散随春水过溪桥。
世间安得王摩诘,醉展霜缣把笔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