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却忆东溪日,同年事鲁儒。
僧房闲共宿,酒肆醉相扶。
天畔双旌贵,山中病客孤。
无谋还有计,春谷种桑榆。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山中的寂寞与怀旧之情。开篇“却忆东溪日,同年事鲁儒”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念,那时候和朋友们一起学习儒家经典,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学术的氛围。然而现实与回忆形成鲜明对比,“僧房闲共宿,酒肆醉相扶”则显示出诗人目前孤独的生活,他只能在空旷的寺庙里过夜,与同样漂泊的人在酒馆中互相搀扶,共同度过无助的时光。
“天畔双旌贵,山中病客孤”一句更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这里的“天畔”,意指边疆或高远的地方;“双旌”,可能指的是官帽上的装饰,也意味着地位尊贵。然而,这些尊贵的地位与诗人无关,他只是一个在山中生病的旅客,倍感孤独。
最后两句“无谋还有计,春谷种桑榆”表达了诗人虽然处境艰难,但依然保持着希望和对未来的规划。即便是没有策略,也还剩下了一丝一缕的办法;而在春天的山谷中播种桑树和榆树,则象征着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与努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坚持希望的精神状态,是一首充满哲理且情感丰富的山水田园诗。
不详
大历、贞元间诗人也。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其诗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生活,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塞上曲》、《悼孩子》、《长安游》、《惜花 》、《南溪书斋》、《题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谣》和《江南曲》两首诗流传最广
少年初拜大长秋,半醉垂鞭见列侯。
马上抱鸡三市斗,袖中携剑五陵游。
玉箫金管迎归院,锦袖红妆拥上楼。
更向院西新买宅,月波春水入门流。
久卧长安春复秋,五侯长乐客长愁。
绣帘朱毂逢花住,锦幨银珂触雨游。
何处少年吹玉笛,谁家鹦鹉语红楼。
年年只是看他贵,不及南山任白头。
葱岭秋尘起,全军取月支。
山川引行阵,蕃汉列旌旗。
转战疲兵少,孤城外救迟。
边人逢圣代,不见偃戈时。
微雪军将出,吹笳天未明。
观兵登古戍,斩将对双旌。
分阵瞻山势,潜兵制马鸣。
如今青史上,已有灭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