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葱岭秋尘起,全军取月支。
山川引行阵,蕃汉列旌旗。
转战疲兵少,孤城外救迟。
边人逢圣代,不见偃戈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军事行动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战事的深刻感受。
"葱岭秋尘起,全军取月支。" 开篇即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战争爆发的场景。葱岭之上,秋风卷起尘土,全军则是指全部兵力,以强烈的动作“取”月支,这里的“月支”可能指夜晚或是某个地名,展现了战争即将到来的紧张氛围。
"山川引行阵,蕃汉列旌旗。" 山川之间,军队正按照既定路线行进,而蕃汉则是边疆地区的泛称,旌旗在风中飘扬,这两句通过对自然与人工构筑的结合描写,展示了战争对于大自然的侵占和破坏。
"转战疲兵少,孤城外救迟。" 战争不断,疲惫的士兵数量逐渐减少,而孤城之外,救援却姗姗来迟。这两句透露出战争的艰难与边塞守军的孤立无援。
"边人逢圣代,不见偃戈时。"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时光的怀念。在“圣代”即太平盛世时,人们不再看到战争中的刀剑,这里透露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乱带来痛苦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战争场面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反思与和平美好的追求。
不详
大历、贞元间诗人也。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其诗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生活,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塞上曲》、《悼孩子》、《长安游》、《惜花 》、《南溪书斋》、《题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谣》和《江南曲》两首诗流传最广
微雪军将出,吹笳天未明。
观兵登古戍,斩将对双旌。
分阵瞻山势,潜兵制马鸣。
如今青史上,已有灭胡名。
单于骄爱猎,放火到军城。
乘月调新马,防秋置远营。
空山朱戟影,寒碛铁衣声。
度水逢胡说,沙阴有伏兵。
旧隐松林下,冲泉入两涯。
琴书随弟子,鸡犬在邻家。
茅屋长黄菌,槿篱生白花。
幽坟无处访,恐是入烟霞。
任性常多出,人来得见稀。
市楼逢酒住,野寺送僧归。
檐下悬秋叶,篱头晒褐衣。
门前南北路,谁肯入柴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