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韦骧所作的《想庐山三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向往之情以及未能亲临其境的遗憾。
首句“昔年曾遇九江秋”,诗人回忆起过去在九江度过的秋天,那时他或许已经对庐山心生向往。接着,“引睇庐山不及游”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庐山美景的渴望,却未能亲自游览的遗憾心情。这种情感通过“不及游”三个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惋惜。
后两句“行役今朝垂欲到,无端牵制又回辀”,则描述了诗人即将到达庐山时的喜悦,然而命运却又让他不得不折返,无法如愿以偿。这里的“行役”指的是旅途劳顿,而“无端牵制”则暗示了某种不可抗力或命运的捉弄,使得诗人再次与庐山擦肩而过。诗人通过“又回辀”的动作,形象地展现了这一过程中的无奈与失望。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未能实现的遗憾,同时也蕴含了一种对命运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向往。韦骧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了丰富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体验到诗中所蕴含的复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