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琴

虽传古人声,不识古人意。

古人今已远,悲哉广陵思。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翻译

虽然能听到古人的声音
却无法理解他们的心意

注释

古人声:古代诗人的作品或吟唱。
识:理解。
古人意:古人的思想感情或深层含义。
已远:已经远离我们。
悲哉:多么悲哀啊。
广陵思:对广陵(扬州)的思念,此处可能暗指某位逝去的人物或怀念的情感。

鉴赏

这首诗名为《鸣琴》,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梅尧臣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古人的追思和感慨。"虽传古人声",意味着虽然还能听到古人的声音,但那声音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和情感;"不识古人意",暗示了对于古人深沉的思想和情感难以完全理解。"古人今已远",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使得诗人对古人的怀念充满了哀伤之情;"悲哉广陵思",以"广陵"借指古人,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古人的深深哀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人与今人,以及对古人声音和意蕴的追寻,传达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中蕴含的淡淡哀愁。梅尧臣的笔触细腻,情感深沉,展现了他独特的诗歌风格。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鸣雉词

雄雉鸣桑林,雌雉雊麦陇。

结爱诚有宜,别啄义亦竦。

哺雏深莽中,摧颓锦翅拥。

辛勤何尔为,应自念遗种。

形式: 古风 押[肿]韵

促织

札札草间鸣,促促机上声。

织女夜中起,明河檐外横。

一丝不入杼,疏密工未精。

岂知天孙巧,衣脱六铢轻。

人间唯贵重,暗虫休催成。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俨上人粹隐堂

十年不出户,世事皆刬锄。

时无车马游,焚香坐读书。

有堂曰粹隐,惟见安且舒。

心远迹非远,岁月速轮舆。

寓目暂为实,过者即为虚。

譬若开是室,终日于此居。

欲问昨日事,已觉今日疏。

明朝却视今,复与前何如。

聊悟此中乐,犹观濠上鱼。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脩真观李道士年老贫饿无所依忽缢死因为诗以悼之

唐室王子后,黄冠事隐沦。

餐霞不满腹,披云不蔽身。

八十不能死,缢以头上巾。

始慕老庄术,终厌道德贫。

营营求长生,反困甑中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