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醉捻黄花,笑持白羽。秋江绿涨迷平楚。

燕鸿曾寄去年书,汉皋不记来时路。

天际归舟,云中烟树。兰成憔悴愁难赋。

香囊钿合忍重看,风裳水佩寻无处。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翻译

醉意中轻轻摘下黄花,笑着手持白羽。秋天的江水上涨,模糊了原本清晰的楚地景致。
去年的燕鸿曾传递书信,汉皋已不记得当初的来路。
天边的归舟在视野中消失,云雾中的树木若隐若现。我像兰成一样憔悴,愁绪难以言表。
曾经珍藏的香囊和钿盒,如今却不敢再看,飘逸的衣裳和水边的佩饰也都找寻不到。

注释

醉:喝醉。
捻:轻轻摘取。
黄花:菊花。
白羽:白色的羽毛,可能指信使或信物。
秋江:秋天的江面。
迷平楚:模糊了原本清晰的边界。
燕鸿:燕子。
去年书:去年的书信。
汉皋:古代地名,这里代指远方。
来时路:当初来的路。
天际:天边。
归舟:归来的船只。
云中烟树:云雾中的树木。
兰成:南朝诗人庾信的字,这里借指诗人自己。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容憔悴。
香囊:古代女子佩戴的香袋。
钿合:镶嵌有装饰品的盒子,通常用于存放首饰或信物。
忍:忍心。
重看:再次观看。
风裳水佩:轻薄如风的衣裳和水边的佩饰。

鉴赏

这首《踏莎行》是宋代词人袁去华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醉捻黄花,笑持白羽",开篇两句通过醉态和动作,传达出词人试图排遣愁绪的轻松表面,但又透露出内心的苦涩。"秋江绿涨迷平楚",描绘了秋天江水上涨,模糊了原本清晰的景致,象征着词人情感的迷茫。

"燕鸿曾寄去年书,汉皋不记来时路",借燕子传书和迷失路径的典故,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天际归舟,云中烟树",进一步渲染了词人对远方的期待和对现实的失落,画面凄美而深远。

"兰成憔悴愁难赋",借用南朝诗人庾信的典故,形容自己因愁苦而形销骨立,难以用言语表达。最后两句"香囊钿合忍重看,风裳水佩寻无处",通过不再触碰昔日的物品,暗示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和无法挽回的哀伤。

整体来看,袁去华在这首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将个人的离愁别绪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内敛的哀婉之美。

收录诗词(94)

袁去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进士。改官知石首县而卒。善为歌词,尝为张孝祥所称。去华著有适斋类稿八卷,词一卷,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文献通考》传于世。存词90余首

  • 字:宣卿
  • 籍贯:江西奉新(一作豫章)

相关古诗词

?山晓云歌

大坤湿气蒸嵷巃,油然勃然连苍穹。

曙窗注望东?峰,须臾不见青芙蓉。

初疑博山喷出紫烟缕,又疑蜃精海底推起龙王宫。

东西模糊总一色,上下变幻知几重。

既非芒砀山中隐刘季,又非阳台神女遥相通。

养文玄豹隐丹壑,失巢老鹤迷青松。

忽见千株万株老枯桧,化作千丈万丈苍精龙。

断崖滴翠时洒洒,落花细雨春濛濛。

金乌欲上海水赤,神光荡射生青红。

狂飙捲地忽吹散,依然绣出金屏风。

奇奇怪怪渺无际,且将浩兴收拾填心胸。

形式: 古风

九日亭(其一)

峥嵘栋宇压巍峨,九日游人自在过。

凤翅冈高围海国,龙鳞松古蘸烟萝。

齐山景色知难比,彭泽风光几倍多。

每上醉来开口笑,幽香无奈菊花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九日亭(其二)

不愧嘉名取次题,寓情彷佛古人齐。

菊添细蕊金英重,松覆清幽盖影低。

上戴星辰全咫尺,傍躔日月自东西。

宜将斗酒频相属,靖节从来到处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见江亭

地产灵芝古道场,危亭陡起负重岗。

江心远叠通潮浪,海外遥分异域疆。

缭绕人家依县市,寂寥烟景认吴航。

倚栏望断暮云碧,不见长安见夕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