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轻身漂泊入銮江,太守欣然为避堂。
若使闭城呼不应,人间生死路茫茫。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不为世事所羁绊的情怀。"轻身漂泊入銮江,太守欣然为避堂"两句表明诗人以一种轻松的心态,随波逐流地来到一个叫做銮江的地方,而当地的太守为了迎接或是躲避诗人而建造了一个避堂。这里的"轻身"和"欣然"都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紧接着的"若使闭城呼不应,人间生得路茫茫"两句,则深化了这种超脱的情绪。诗人设想如果有人在城中高声召唤自己,即便如此,也不会有所回响,因为他的心灵已经远离尘世,这种生与死的轮回对他而言如同迷雾一般,无法触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超脱红尘的高洁情操。
不详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蒙冲两岸夹长川,鼠伏孤蓬棹向前。
七里江边惊一喝,天教潮退阁巡船。
岸行五里入真州,城外荒荒鬼也愁。
忽听路人嗟叹说,昨朝哨马到江头。
不时徇铺路纵横,小队戎衣自出城。
天假汉儿灯一炬,旁人只道是官行。
袖携匕首学衔枚,横渡城关马欲猜。
夜静天昏人影散,北军鼾睡正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