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毕仲游为范忠宣公所作的挽诗之一,通过对范忠宣公生前的功绩和品德的描绘,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怀念与敬仰。
首联“平日书生贵,中年使者尊”,赞扬了范忠宣公在平日里作为书生时的才华与地位,以及在中年后担任使者的尊贵身份,体现了他从学者到外交官的转变与成就。
颔联“绣衣虽去国,珠履会填门”,描述了范忠宣公离开国家时虽然身着绣衣,但依然受到众多宾客的热烈欢迎,形象地表现了他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
颈联“奏疏皆民事,遗言为国恩”,指出范忠宣公上呈的奏疏都是关乎民生的事务,而他留下的遗言则对国家有着深远的恩惠,强调了他的政绩与贡献。
尾联“哭君无好句,端坐独招魂”,表达了诗人自己在哀悼范忠宣公时,无法找到合适的诗句来表达内心的悲痛,只能静静地坐着,以期能将范忠宣公的灵魂召唤回来,以此寄托哀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范忠宣公的高尚人格、卓越才能以及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逝世的深切哀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