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堪嗟去日颜如玉,常和白云空里宿。
千回万匝只如然,寥寥独唱无生曲。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对过去时光的感慨,以"去日颜如玉"起笔,形象地比喻昔日容颜的美好。"常和白云空里宿"则暗示了僧人的出尘生活,与自然为伴,过着超脱世俗的生活。"千回万匝只如然"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反复回味,仿佛那些日子如同循环不息的经文,恒久不变。最后,"寥寥独唱无生曲"则揭示了僧人在静寂中独自吟唱佛理,感叹生命的无常,沉浸在佛教的生死观中,显得深沉而寂寥。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较强,通过僧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禅宗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理解。
不详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勿于中路事空王,钻火还须金色光。
烧却三千并世界,死中得活也无方。
更无一物献尊堂,剔出银盆耀雪霜。
箭既离弦无退转,洞山收悔不思量。
却叹回时鬓似霜,眉毛眼睫放毫光。
从前无理今皆道,笑指泥途七宝装。
策杖还须远本乡,未曾举足见娘娘。
多时不隔如今面,子母连天笑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