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子华秋怀四首(其四)

得志瘳民瘼,何期与愿违。

青灯疏简册,黄土污征衣。

道路嗟于役,山川赋式微。

秋风动鲈兴,应不践危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实现政治理想,本欲解救百姓疾苦,却未料到事与愿违。
在昏暗的油灯下翻阅简陋的书籍,征战的尘土弄脏了衣物。
感叹道路艰辛,国家的运势日渐衰微。
秋风吹起,勾起了我对故乡鲈鱼的思念,但不会因此陷入危险的境地。

注释

得志:实现政治理想。
瘳:治愈。
瘼:疾苦。
期:期望。
违:违背。
青灯:昏暗的油灯。
疏简册:简陋的书籍。
黄土:征战的尘土。
污:弄脏。
道路:道路。
嗟:感叹。
于役:在劳役中。
式微:衰落。
鲈兴:对故乡鲈鱼的思念(隐含归乡之意)。
践:陷入。
危机:危险的境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至元初诗人陆文圭所作的《奉和子华秋怀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得志后本欲解救百姓疾苦的愿望未能实现的感慨。首句“得志瘳民瘼”描绘了诗人期望能够实现济世救民的理想,然而“何期与愿违”转折,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接下来的两句“青灯疏简册,黄土污征衣”,通过描绘在孤灯下翻阅文书的场景和征尘满身的疲惫形象,展现了诗人为了理想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以及愿望未能达成的失落感。“道路嗟于役,山川赋式微”进一步表达了对民生凋敝、国家衰落的忧虑。

最后两句“秋风动鲈兴,应不践危机”,诗人借用“鲈鱼思故乡”的典故,暗示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不愿放弃原则,不愿在危难之际妥协。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又有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体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信念。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奉和子华秋怀四首(其三)

痛饮消愁酒,愁城未肯降。

阴风吹北户,斜日上西窗。

艰食悬禾亩,苛征及苇江。

何曾入官府,深愧鹿门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

奉和子华秋怀四首(其二)

况值艰难日,那当老病身。

后生欺旧辈,俗吏笑高人。

易扫张超雾,难清庾亮尘。

盐梅正相得,鼎鼐盍调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奉和子华秋怀四首(其一)

九日秋怀恶,那禁暑气隆。

苦吟愁作祟,多病药无功。

有客来相访,扃门弗为通。

怕谈当世事,遗患及孩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姑苏怀古和鲜于伯机韵

会稽俯伏遣行人,吴国池台日日新。

幕下盟归金甲散,宫中舞罢翠眉颦。

悠悠今古三江水,寂寂英雄一窖尘。

笑问鸱夷身退后,渔商何苦劝齐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