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古十四首(其九)

晁错抱远策,为君纳良规。

削彼诸侯权,永用得所宜。

奸臣负旧隙,乘衅谋相危。

世主竟不辨,身戮宗且夷。

汉景称钦明,滥罚犹如斯。

比干与龙逢,残害何足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晁错怀抱着深远的策略,为了君主接纳良善的规劝。
削减那些诸侯的权力,以便永远适当地使用权威。
奸诈的臣子利用过去的怨恨,趁机密谋相互危害。
世上的君主最终却分辨不清,导致自己被杀家族也被灭。
汉景帝虽被誉为英明,却也犯下如此滥用刑罚的错误。
相比比干和关龙逢,他们遭受的残害又何必太过悲伤呢。

注释

晁错:西汉时期的著名政治家。
远策:深远的计策或策略。
纳良规:接受好的建议或规劝。
削彼:削减那些。
诸侯权:诸侯的权力。
永用:永久地、适当地使用。
奸臣:不忠、邪恶的大臣。
负旧隙:怀有旧仇。
乘衅:趁着机会、缝隙。
世主:世上的君王。
竟不辨:竟然分辨不清。
身戮:被处死。
宗且夷:家族被消灭。
汉景:汉景帝,西汉皇帝刘启。
钦明:敬肃而英明。
滥罚:过度或不公正的惩罚。
比干:商朝忠臣,因直谏被纣王挖心。
龙逢:夏桀时忠臣,因进谏被杀。
残害:残忍地杀害。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深沉历史感悟的七言绝句,通过对古代政治策略和忠良之士的遭遇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教训的深刻把握和个人的情感态度。诗中的“晁错抱远策”开篇即提出要采纳远见卓识的计谋,“为君纳良规”则强调了对君主提出忠诚建议的重要性。紧接着的“削彼诸侯权,永用得所宜”表明了中央集权、限制诸侯势力的政治理念。

然而,这种理想中的政治清明并未实现,“奸臣负旧隙,乘衅谋相危”揭示了奸臣利用旧有的矛盾和裂痕来图谋忠良之士的险恶现实。接下来的“世主竟不辨,身戮宗且夷”则表现了君主对此种情况的不辩、国族因而受害的悲剧。

诗人随后通过历史上的例子,如汉景帝时期滥用刑罚,“称钦明”却“滥罚犹如斯”,以及比干与龙逢被残害的故事,来强调忠良之士所遭遇的不公和悲惨。诗人通过这些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忠诚与正义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于政治清明、君臣和谐不可或缺性的认识。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政治理念的表述,也有个人情感的流露,是一篇集智慧与情感于一体的古典佳作。

收录诗词(129)

吴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览古十四首(其十)

绛侯成大绩,赏厚位仍尊。

一朝对狱吏,荣辱安可论。

苏生佩六印,奕奕为殃源。

主父食五鼎,昭昭成祸根。

李斯佐二辟,巨衅钟其门。

霍孟翼三后,伊戚及后昆。

天人忌盈满,兹理固永存。

方知得意者,何必乘朱轮。

灭景栖远壑,弦歌对清樽。

二疏返海滨,蒋诩归林园。

萧洒去物累,此谋诚足敦。

形式: 古风

览古十四首(其十一)

至人顺通塞,委命固无疵。

吾观太史公,可谓识道规。

留滞焉足愤,感怀殄生涯。

吾叹龚夫子,秉义确不移。

晦迹一何晚,天年夭当时。

薰膏自销铄,楚老空馀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览古十四首(其十二)

达者贵量力,至人尚知几。

京房洞幽赞,神奥咸发挥。

如何嫉元恶,不悟祸所归。

谋物闇谋己,谁言尔精微。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览古十四首(其十三)

玄元明知止,大雅尚保躬。

茂先洽闻者,幽赜咸该通。

弱年赋鹪鹩,可谓达养蒙。

晚节希鸾鹄,长飞戾曾穹。

知进不知退,遂令其道穷。

伊昔辨福初,胡为迷祸终。

方验嘉遁客,永贞天壤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