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周徵君隐居十韵

黄鹄宜高举,宁同斥鴳鸣。

贪夫竞逐利,烈士重徇名。

所以完初子,归来自赤城。

忘他朱绂美,爱此碧山清。

岂羡鲈鱼脍,偏为玉笋羹。

端居意有会,闭户学无生。

但觉烟霞入,谁知冠盖迎。

台空行雨梦,院绕步虚声。

白眼看时辈,朱门不世情。

犹怀鸾凤啸,閒日访孙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与心境,充满了对自由、高尚品质和自然之美的向往。首句“黄鹄宜高举,宁同斥鴳鸣”以黄鹄与斥鴳的对比,象征着追求高远与世俗的对立,隐士选择前者,拒绝后者。接下来的“贪夫竞逐利,烈士重徇名”,通过贪图利益与重视名誉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隐士对物质欲望的淡泊和对高尚名声的珍视。

“所以完初子,归来自赤城”表达了隐士回归自然,追求心灵的纯净与宁静。“忘他朱绂美,爱此碧山清”则直接抒发了对繁华世界的疏离和对清新自然的热爱。“岂羡鲈鱼脍,偏为玉笋羹”以美食为喻,说明隐士更看重精神的满足而非物质的享受。

“端居意有会,闭户学无生”体现了隐士内心的平静与对知识的追求。“但觉烟霞入,谁知冠盖迎”描绘了隐士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外界纷扰的淡然态度。“台空行雨梦,院绕步虚声”通过梦境与仙乐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最后,“白眼看时辈,朱门不世情”表现了隐士对世俗社会的不屑与独立的人格。“犹怀鸾凤啸,闲日访孙生”则透露出隐士内心深处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惜。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自然、自由和高尚品质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669)

林大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早朝即事

秋风夜度银河绕,瑞色朝连金殿开。

圣主凝旒垂日照,群工拖玉拥云来。

千年卜历同周鼎,万里论功轶汉台。

忽报渥洼天马至,更看重译越裳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至前习仪朝天宫

清钟隐隐凌云杪,晓树苍苍满露团。

贝阙星流春色动,铜龙漏滴佩声寒。

忽惊风雨知韶奏,始识威仪陋汉官。

冬至圜丘催大祀,皇穹早已格鸣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读刘文敏公遗事二首(其一)

昭代词名起石渠,两朝曾此奉銮舆。

经筵旧有河清颂,史馆新传汉纪书。

北伐武成颁上骑,南郊祀罢赐飞鱼。

从容扈跸还能赋,不学相如献子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读刘文敏公遗事二首(其二)

黄阁云深北斗迟,南都一别紫宸知。

召还不比梁王傅,得告真如太子师。

最忆天颜朝退后,犹传日讲梦来时。

汉家灾异频相问,时有轩车到水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