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谢灵运诗

吾闻达士道,穷通顺冥数。

通乃朝廷来,穷即江湖去。

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

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

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

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

岂惟玩景物,亦欲摅心素。

往往即事中,未能忘兴谕。

因知康乐作,不独在章句。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听说通达的士人懂得顺应天命,仕途顺利或困顿都是命中注定。
得志时就来到朝廷效力,失意时便隐居江湖之间。
谢公(指谢灵运)才情豪放,却与世俗格格不入。
壮志豪情无法施展,总要有个宣泄的地方。
他把情感倾注于山水诗中,超逸的韵律和谐趣相得益彰。
诗中的景象宏大可囊括天地海洋,细微处也不遗漏草木之姿。
他不只是欣赏景色,也想抒发内心的情感。
常常在叙事之中,难以忘怀对人生的寓言和教诲。
由此可知,谢灵运的诗作,不仅在于文字的优美,更在于情感的真挚流露。

注释

吾闻:我听说。
达士:通达的士人,指明智且看透世事的人。
道:道理,天命。
穷:困顿,不得志。
通:通达,顺利。
冥数:命运,天定之数。
廓落:胸怀广大,才情豪放。
遇:遇到,这里指适应或被赏识。
泄:宣泄,释放。
逸韵:超逸的韵律。
谐:协调,相配。
奇趣:奇特的趣味。
大必笼天海:诗境宏大,涵盖天地大海。
细不遗草树:细致入微,连草木之态也不遗漏。
摅:抒发。
心素:内心的真情实感。
因知:因此知道。
康乐:指谢灵运,南朝宋诗人。
作:作品,这里指诗歌。
不独:不仅仅。
章句:文辞,诗文的篇章结构。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读谢灵运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谢灵运的深刻理解和赞赏。

“吾闻达士道,穷通顺冥数。”开篇便以哲理语气,指出真正的智者能够把握时机,懂得何时前进(穷)何时后退(通),并且能预见未来(顺冥数)。这两句描绘了一位高明者的形象。

“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这里的“谢公”指的是南朝诗人谢灵运,意谓他的才能和风格与众不同,不为当世所理解。"才廓落"表达了谢灵运才华横溢、非凡的特点。

“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这两句表明谢灵运心中的壮阔理想和抱负无法施展,需要一个出口来发泄。

“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谢灵运的才华最终在他的山水诗中得以展现,这些诗歌充满了流畅自然(逸韵)和独特有趣(谐奇趣)的风格。

“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这两句强调谢灵运的笔触既宏大到能够囊括天地,又细腻到不会忽略任何小草小木。

“岂惟玩景物,亦欲摅心素。”诗人指出谢灵运写作山水诗,不仅是为了享受自然美景,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些作品来表达他内心的纯净和真挚。

“往往即事中,未能忘兴谕。”这两句意味着在许多情况下,即便是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谢灵运也难以忘怀他的诗歌创作和情感宣泄。

“因知康乐作,不独在章句。”结尾处,白居易通过自己的体会,认识到真正的文学创作如同康乐(一种古代音乐)般美妙,它的魅力不仅仅局限于诗歌的形式和韵律,而是深藏于作品中的情感和精神。

这首诗展示了白居易对谢灵运才华和风格的高度评价,以及他对于文学创作内在精神价值的理解。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逍遥咏

亦莫恋此身,亦莫厌此身。

此身何足恋,万劫烦恼根。

此身何足厌,一聚虚空尘。

无恋亦无厌,始是逍遥人。

形式: 古风

途中作

早起上肩舁,一杯平旦醉。

晚憩下肩舁,一觉残春睡。

身不经营物,心不思量事。

但恐绮与里,只如吾气味。

形式: 古风

郭虚舟相访

朝暖就南轩,暮寒归后屋。

晚酒一两杯,夜棋三数局。

寒灰埋暗火,晓燄凝残烛。

不嫌贫冷人,时来同一宿。

形式: 古风

高仆射

富贵人所爱,圣人去其泰。

所以致仕年,著在礼经内。

玄元亦有训,知止则不殆。

二疏独能行,遗迹东门外。

清风久销歇,迨此向千载。

斯人古亦稀,何况今之代。

遑遑名利客,白首千百辈。

惟有高仆射,七十悬车盖。

我年虽未老,岁月亦云迈。

预恐耄及时,贪荣不能退。

中心私自儆,何以为我戒。

故作仆射诗,书之于大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