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中诸公为半榻图咏见示奉荅

半榻生绡黯自看,天风何处送飞翰。

乍闻郢曲惊春雪,满把隋珠照夜寒。

直与山林回景耀,却为岵屺助汍澜。

只应什袭供珍玩,欲报琼琚觉已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游朴所作,名为《郢中诸公为半榻图咏见示奉答》。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半榻的独特情感与思考。

首联“半榻生绡黯自看,天风何处送飞翰”,以“半榻”作为切入点,通过“生绡”这一材质的暗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诗人借“天风”和“飞翰”(可能指羽毛或笔)的意象,暗示了自然界的动态与艺术创作之间的联系,仿佛是自然界的灵感之风吹动着艺术家的笔墨。

颔联“乍闻郢曲惊春雪,满把隋珠照夜寒”,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郢曲”(可能指楚地的音乐)与“春雪”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突然发现所带来的惊喜之情。同时,“隋珠”(古代名贵的珍珠)在夜晚的寒光中闪烁,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象征着珍贵与高洁。

颈联“直与山林回景耀,却为岵屺助汍澜”,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山林”与“景耀”、“岵屺”与“汍澜”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又暗示了人与自然、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尾联“只应什袭供珍玩,欲报琼琚觉已难”,表达了诗人对这份艺术作品的珍视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回报对方的难以表达的情感。通过“什袭”(层层包裹)和“琼琚”(美玉)的比喻,既体现了对作品的重视,也表达了对友情或艺术交流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半榻”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艺术、友情等多个层面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艺术的独到见解与深沉情感。

收录诗词(406)

游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聪慧,九岁能属文。万历二年进士,授成都府推官。入为大理寺评事。历迁刑部郎中。三任法曹,办案力求公正。官终湖广参政。有《藏山集》

  • 字:太初
  • 籍贯:明福建福宁(今福建柘荣县)
  • 生卒年:1526—1599

相关古诗词

东林寺

虎溪笑后几人来,空说山中有讲台。

青嶂冥蒙谁是主,白莲零落不须开。

只闻樵子吹芦出,何处山僧负钵回。

一壑消沉千古事,欲寻往迹转生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黄鹤楼公宴感成

水落平江秋色初,登楼忍食武昌鱼。

仙人成鹤归何处,老我将雏恨有余。

十六年前愁泪叠,数千里外梦魂疏。

客缘未了身犹寄,渺渺烟波信所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莫愁村

卢家小女名莫愁,日日浓妆上饮楼。

云琐远山眉妒绿,波回江水眼横秋。

朝随艇子东城口,暮送王孙南陌头。

长歌短舞烟尘散,只有村前汉水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途次接李本宁太史诗翰纻绣之惠赋荅

云杜烟深望欲迷,碧山如幄护幽栖。

东方早岁辞金马,纪渻何年似木鸡。

缟带忽从行处赠,练裾不得醉时题。

持归芸室光生怪,应有仙人夜策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