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省元周辅

舟亦不肯驻,人亦不肯息。

君有浩荡志,我带憔悴色。

欣然别我去,吾宁旅终极。

念昔始知子,气度流辈百。

元祐明公孙,对面想宿昔。

冯翁口吃吃,遇子亦宾客。

悼往怀今兹,俯见江汉窄。

一官家万里,怅恍冻饥逼。

形式: 古风

翻译

船也不愿停留,人也不愿停歇。
你胸怀壮志,我面容憔悴。
你高兴地离我而去,我宁愿独自走完旅程。
回忆当初认识你,你的气度超越同辈。
你是元祐名臣孙,想起过去仿佛就在眼前。
冯翁说话结巴,却以你为贵客。
追忆过去,感慨现在,低头只见江面狭窄。
做官千里之外,内心迷茫又饥饿。

注释

舟:船。
驻:停留。
人:人。
息:停歇。
浩荡志:远大的志向。
憔悴色:疲惫的面容。
别:离开。
去:离去。
念昔:回忆当初。
气度:气概,风度。
流辈百:超越同辈。
元祐明公孙:元祐时期的杰出官员。
宿昔:过去的日子。
冯翁:冯某人。
口吃吃:说话结巴。
悼往:追忆过去。
怀今兹:感慨现在。
江汉:长江和汉水。
窄:狭窄。
一官:一个官职。
万里:千里之外。
怅恍:迷茫。
冻饥:寒冷饥饿。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朋友对即将离别的同僚李省元表达不舍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于当前环境和未来前景的担忧。诗中的“舟亦不肯驻,人亦不肯息”描绘了一种急促的离别场景,人们似乎都在忙碌中,连停留片刻的时间都不愿意浪费。"君有浩荡志,我带憔悴色"则是对比,诗人表达了李省元胸怀壮志与自己心中的忧虑形成鲜明对照。

"欣然别我去,吾宁旅终极"显示出李省元对于离别的豁达态度,而诗人却感到不安,担心自己的旅途会不会无尽头。"念昔始知子,气度流辈百"表明了对往日友情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接下来的几句“元祐明公孙,对面想宿昔。冯翁口吃吃,遇子亦宾客”是诗人回忆与李省元共同的过往,以及他们之间的情谊如何纯真而深厚。"悼往怀今兹,俯见江汉窄"则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念以及对于当前狭窄环境的不满。

最后,“一官家万里,怅恍冻饥逼”反映出诗人对远离家乡、孤独在外担任职务所带来的苦楚感受,以及内心深处对于寒冷与饥饿的恐惧,这种情感是多层次的,不仅是生理需求,也包含了精神上的孤独和不安。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刻画,展现了友谊之美、个人的志向、以及对于未来的担忧与不舍。同时,诗中也流露出时代背景下的个人困境,是一篇情感真挚且富有哲理的送别诗。

收录诗词(159)

员兴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校理梁同年子辅守彭门

众万欣有托,我兴渺无依。

轲雄去则久,道论何其衰。

味薄成抱恶,时趋化心低。

岂谓杳莽中,有子相嬉嬉。

君乃柏下苓,我乃松间丝。

河关两值遇,绸缪竟天姿。

直我我即敬,晓我我自思。

如何万里舟,忽去不可维。

频变觉情易,人远中自移。

持杯动孤影,秋风又凄其。

去日悬几许,重来傍衰迟。

浑浑皓首交,愿言固来兹。

形式: 古风

哭友人故校书王君夷仲

天台插天天一色,先生乃在山之侧。

拥书万卷日逍遥,户外绝无尘土客。

自迹诗书分战场,垂垂六甲皆科郎。

治言说尽万物理,亦有苦语原天荒。

保宁之军愤苛取,大夫回回军吏苦。

公来约束仗忠信,健儿三千胆如鼠。

倦游俯仰栖瀛洲,吏非散仙矧肯留。

金门间作林下语,对之使我销百忧。

人皆病心公病膝,归卧轻舟江月夕。

君不见书剑只今谁访君,灵鹫萧萧墓三尺。

形式: 古风

哭待制许先生

平生一灵台,机智得深屏。

出使星移天,归朝月生岭。

上书肺肝露,不事颊舌逞。

事状严历历,九原忽苏醒。

形式: 古风

挽二叔通直

知公经术富,少小足奇尚。

堂堂兰茁芽,愿言契新赏。

萧条度风霜,汴西鞍马上。

暂行几羊肠,世路蛛自网。

绿衣一秋荷,而能脱尘鞅。

圣言得微奥,理明词亦畅。

有文不带酸,馀味甚熊掌。

其中殆天全,识解自超旷。

事佛当晚年,精神著内朗。

禅谈水月澄,逸韵天风爽。

我昔尚童子,门戟过双敞。

而公见之喜,单辞幸相广。

励我多苦心,寒庖对珍享。

山花草然然,胡为岁月往。

瑞兰期远插,庶以慰黄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