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芙蓉红岸湿

岸柳似衰容,高花忽数重。

红光荡人意,清露湿芙蓉。

秾丽秋深见,攀翻木末逢。

便疑江濯锦,不是隰游龙。

寒倚惊裙溅,云归悄梦踪。

霜风多意思,残日挂高舂。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岸边的美丽景象,以芙蓉花为中心,展现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细腻的情感体验。

首句“岸柳似衰容”,以柳树的衰败之态开篇,暗示季节的更迭,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高花忽数重”一句,通过描写高处的花朵,不仅突出了芙蓉花的高洁与繁盛,也隐含了诗人对生命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

“红光荡人意,清露湿芙蓉”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红光与清露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芙蓉花在阳光下鲜艳夺目的美,又描绘了夜晚露水滋润下的宁静与清新,赋予了画面动态与静态的和谐统一。

“秾丽秋深见,攀翻木末逢”则进一步深化了对芙蓉花的描绘,不仅强调了其在深秋时节的浓艳之美,还通过“攀翻木末”这一动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探索与追求。

“便疑江濯锦,不是隰游龙”两句,将芙蓉花与江边的锦缎、游龙相比较,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表达了诗人对芙蓉花独特魅力的赞叹。

“寒倚惊裙溅,云归悄梦踪”描绘了芙蓉花在寒风中的姿态,以及云朵归隐的宁静场景,通过“惊裙溅”和“悄梦踪”这两个细节,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情感联系起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霜风多意思,残日挂高舂”以霜风和残阳作为背景,不仅渲染了秋日的凄美,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深刻理解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岸边芙蓉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命的坚韧,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情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秋景.庭榴剖朱实

榴压中庭坠,冰盘荐玉壶。

西风吹转绿,嘉实剖来朱。

摘向栏干近,安除海外无。

微醺揎绛袖,一笑灿明珠。

酸彻邻机齿,凉生浴锦肤。

冷思当日艳,血色盛罗襦。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秋景.雁南归

天阔雁何之,沈云字字稀。

明知从北至,又说是南归。

兵气侵行急,河声背影微。

江湖霜信远,城郭主人非。

不惜惊弦得,惟忧系帛遗。

河梁人惜别,似尔不能飞。

形式: 排律

秋景(其一)鹭于飞

沧洲开晚景,莽苍更依稀。

有鹭从中起,于天尽处飞。

数丝风冉冉,一片雪晖晖。

外路迷乡国,天风起我衣。

远游寻鹤侣,近不为鱼肥。

西塞山边雨,渔蓑独自归。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秋景(其二)鹭于飞

鹭闲如可语,飞去复何图。

但见振兮振,不知于此于。

难令公子浊,似是列仙癯。

近逼孤云小,遥看点雪无。

沧洲何尔我,白发自江湖。

风雨鱼歌外,玄真逝与俱。

形式: 排律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