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吏散重门掩,僧来闭阁闲。
远心驰北阙,春兴寄东山。
草长风光里,莺喧静默间。
芳辰不可住,惆怅暮禽还。
这首诗是皇甫冉在唐朝时期创作的,名为《奉和对山僧》。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与一位僧人相遇,对自然景观有着共同的欣赏之情。诗句构造精巧,每个字都承载着深意。
"吏散重门掩,僧来闭阁闲。" 这两句描绘出官府解散、关门的场景,同时一位僧人到来,关闭了寺庙的大门,以此表明两人各自返回平静的私人空间。
"远心驰北阙,春兴寄东山。" 这里作者的心随着遥远的北方城墙飘逸,而春天的情感则寄托于东边的山中。这两句展示了诗人的情怀与自然之美之间的联系。
"草长风光里,莺喧静默间。" 春日里的长草和微风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而鸟儿在这宁静中发出悦耳的声音。这段落强调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诗人内心世界的和谐。
"芳辰不可住,惆怅暮禽还。" 这两句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于日落时分鸟儿归巢景象所引发的情绪。这不仅是对自然界中时间流逝的一种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深刻体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与僧人共同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对于自然之美的共同赞赏。
不详
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春雪偏当夜,暄风却变寒。
庭深不复扫,城晓更宜看。
命酒闲令酌,披蓑晚未冠。
连营鼓角动,忽似战桑乾。
古庙风烟积,春城车骑过。
方修汉祖祀,更使沛童歌。
寝帐巢禽出,香烟水雾和。
神心降福处,应在故乡多。
东洛居贤相,南方待本师。
旌麾俨欲动,杯锡杳仍迟。
积雪迷何处,惊风泊几时。
大臣能护法,况有故山期。
离别那逢秋气悲,东林更作上方期。
共知客路浮云外,暂爱僧房坠叶时。
长江九派人归少,寒岭千重雁度迟。
借问浔阳在何处,每看潮落一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