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叶明府喜雨诗

残伏方流火,先秋已蛰雷。

将无祲忒序,其奈魃为灾。

茂宰咨民隐,端居念讵灰。

斋心陈嘏祝,望祷遍峨嵬。

一雨倏而降,群峰黯未开。

空濛屯晓阁,萧飒转疏槐。

会以祈霖集,诗应讶雨催。

登坛推哲匠,规步恧鸿裁。

象岭城千雉,熊波沼一杯。

江山留卓异,来者景高台。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诗人李之世对叶明府喜雨诗的和作,展现了对雨水降临的喜悦与期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以及对官员为民着想的赞美。

首句“残伏方流火,先秋已蛰雷”描绘了夏末时节,虽然暑热未尽,但已有秋雷初动的景象,预示着雨水即将来临。接着,“将无祲忒序,其奈魃为灾”表达了对异常气候的担忧,暗示旱灾可能带来的灾难。

“茂宰咨民隐,端居念讵灰”赞扬了官员关心民生疾苦,即使在家中也挂念百姓的安危。接下来,“斋心陈嘏祝,望祷遍峨嵬”描述了官员虔诚地祈祷降雨,希望神灵保佑。

“一雨倏而降,群峰黯未开”描绘了雨水突然降临,群山笼罩在朦胧的雨雾之中。接着,“空濛屯晓阁,萧飒转疏槐”进一步描绘了雨后的景象,晨光中的阁楼被雨雾环绕,槐树在雨后显得更加清幽。

“会以祈霖集,诗应讶雨催”表达了对雨水及时降临的惊喜,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雨水的期待。最后,“登坛推哲匠,规步恧鸿裁”赞美了官员如同智慧的工匠,规划和指导着社会的发展,令人敬仰。

“象岭城千雉,熊波沼一杯”通过对比,形象地描绘了城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存,以及对美好环境的向往。“江山留卓异,来者景高台”则表达了对这片土地及其美好未来的期待,希望未来的人们也能欣赏到这里的美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和对官员为民着想的赞美,还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贺李本宁先生起南太常

中朝方系望,宁许赋鸿冥。

卿月临淮甸,春风过洞庭。

千秋垂信史,七郡戴祥星。

礼乐窥元始,英髦属典刑。

宫悬今待奏,国牒已镌铭。

旧好仙曹接,新题御藻馨。

钟山登霁色,湖水贴天青。

草莽忻殊遇,曾邀笔墨灵。

先生己未春曾为余叙拙稿,故结中致感云。

形式: 古风

读林初文先生集有感

珠光宁为碎,光华岂可沈。

死能留侠骨,生独露文心。

太息干时策,悲凉适越吟。

无阶堪洒血,有焰足销金。

道丧言犹在,人亡嗣可寻。

潸然空掩牍,三叹伯牙琴。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林六引民部招游金鱼池分得六鱼

澄澄鉴碧沼,潴水贮文鱼。

已近清华地,还疑濠濮居。

榆杨荫曲榭,荇藻敷周除。

信是皇慈洽,曾供睿赏馀。

层层翠鬣绕,粲粲锦鳞舒。

分沫承天泽,依光接玉渠。

春游倾士女,暇燕盛簪裾。

蠕动沾灵贶,人禽囿广舆。

虹流纷射渚,水赤幻呈书。

钩饵相忘处,天渊长晏如。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再游金鱼池同胡伯连分赋

言寻斗草陌,重过金鱼池。

新水才生岸,轻阴半著枝。

游人多藉地,观者即移时。

万绿森罗处,纤红点缀奇。

光摇银甲动,斓带锦云披。

接饵来何数,亲人自不疑。

朱楼开面面,青旆映垂垂。

选树张文幕,施栏护曲漪。

湘娥忻解佩,稚子屡投饴。

骀荡春光媚,流连水泽嬉。

鱼真知乐否,客亦任狂为。

薄暮休言去,金羁系柳丝。

形式: 排律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