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易十五首(其十三)

无情正是道,木石尽真如。

达时遍处是,不悟永乖疏。行路易,路易真可乐。

刹那登正觉,不用披三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行路易”为题,透露出一种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诗人傅翕在唐代创作了这组《行路易》诗,其中第十三首尤为引人深思。

“无情正是道,木石尽真如。” 开篇即揭示了人生的本质,认为真正的道理在于“无情”,即超越情感的束缚,达到一种纯粹的状态,连木石都能体现这种纯粹性。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人与自然并置,强调了内在精神世界的纯净与外在物质世界的一致性。

“达时遍处是,不悟永乖疏。”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理解与实践的关系。在恰当的时机,真理无处不在,但若不能领悟,就会与之失之交臂,变得疏远。这里强调了悟性的关键作用,以及把握时机的重要性。

“行路易,路易真可乐。” 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真正快乐的追求。他认为,生活之路虽然容易,但只有真正地去体验和享受,才能找到真正的乐趣。

“刹那登正觉,不用披三教。” 最后两句则点明了修行与觉悟的直接路径。瞬间就能达到正觉,无需通过繁琐的宗教仪式或学说来实现。这反映了诗人对内心觉醒的重视,认为真正的智慧和解脱就在当下,不需要外在形式的加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探讨了人生、真理、快乐与觉悟之间的关系,鼓励人们超越表面的纷扰,直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收录诗词(116)

傅翕(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行路易十五首(其十四)

无心真无事,无事少人知。

无为无处所,无处是无为。行路易,路易人莫惊。

无有无为事,空有无为名。

形式: 古风

行路易十五首(其十五)

无我无人真出家,何须剃发染袈裟。

欲识逍遥真解脱,但看水牛生象牙。

行路易,路易君谛听。无觉无菩提,无垢亦无净。

形式: 古风

率题六章.第一章叹伫归珠至今获(其一)

携明是今日,感应在明阳。

想思深洞尽,企子实难当。

朝忆生眷恋,夕望动心伤。

若期灵树下,度脱不相忘。

忍见孤憔悴,俱愿普趋蹡。

双飞白日顶,出气紫云光。

神龙左右梵,散花来芬芳。

菲菲常乐境,蔼蔼升金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率题六章.第二章叹断高遂背元志(其二)

近背天宫乐,念苦暂羁斯。

舒散金来抱,流缁布交知。

唯仰相随善,依领使忘疲。

同登八位境,共乐宝莲池。

肉身变金体,妙果遂众奇。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