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八)牛衣

百兽冬自暖,独牛非氄毛。

无衣与卒岁,坐恐得空牢。

主人覆护恩,岂啻一绨袍。

问尔何以报,离离满东皋。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翻译

各种野兽在冬天都能找到自我保暖的方式,唯独水牛没有像鸟兽那样的细软绒毛。
没有衣物度过寒冬,它担心会被关进空荡荡的牢笼。
主人给予的保护恩惠,岂止于一件粗布袍子。
你问我如何回报,答案就在那东边田野上,繁密的稻穗象征着丰收。

注释

百兽:各种野兽。
氄毛:细软绒毛。
卒岁:度过寒冬。
空牢:空荡荡的牢笼。
覆护:保护。
绨袍:粗布袍子。
离离:繁密的样子。
东皋:东边的田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景象,通过对比百兽和独自没有厚毛的牛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贫寒农人的同情之情。诗中的“坐恐得空牢”暗示了农人在严寒中依然无衣可穿,只能空守着冰冷的牢笼(这里的牢笼可能是农户的简陋居所),表达出他们的困顿与无奈。诗人通过主人对牛的恩惠,反衬出了社会上对贫寒之人的忽视和不公。

最后两句“问尔何以报,离离满东皋”则是诗人提出的疑问,询问这些受尽苦寒的农人将如何回报这样的生活。这里的“离离满东皋”形容的是稻谷丰收的景象,但这与他们的现实相比,却形成了鲜明对照,凸显出社会的不公和诗人内心的不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抒发了诗人对于寒冷世界中弱势群体的深切同情和关怀,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隅。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一)田庐

田父结田庐,聊容一身息。

呼儿取茅竹,不借乡人力。

起行庐旁朝,归卧庐下夕。

悠悠各有愿,勿笑田庐窄。

形式: 古风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九)耧种

富家种论石,贫家种论斗。

富贫同一时,倾泻应心手。

行看万垄空,坐使千箱有。

利物博如此,何惭在牛后。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二)樵斧

百金聚一冶,所赋以所遭。

此岂异莫耶,奈何独当樵。

朝出在人手,暮归在人腰。

用舍各有时,此日两无邀。

形式: 古风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一)钱镈

于易见耒耜,于诗闻钱镈。

百工圣人为,此最功不薄。

欲收禾黍善,先去蒿莱恶。

愿同攲器悟,更使臣工作。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