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一)田庐

田父结田庐,聊容一身息。

呼儿取茅竹,不借乡人力。

起行庐旁朝,归卧庐下夕。

悠悠各有愿,勿笑田庐窄。

形式: 古风

翻译

农夫在田野上搭建小屋,只为暂时歇息身心。
他叫唤儿子去取来茅草和竹子,不愿麻烦乡亲帮忙。
每天早晨从小屋旁起身劳作,傍晚又回到小屋休息。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愿望,不必嘲笑这小屋的狭小。

注释

田父:农夫。
结:搭建。
田庐:简陋的小屋。
聊:姑且。
身息:歇息身心。
呼儿:叫唤儿子。
茅竹:茅草和竹子。
不借:不愿借用。
乡人力:乡亲的帮助。
起行:起身劳作。
庐旁:小屋旁边。
归卧:回到。
庐下夕:傍晚小屋。
悠悠:各自。
愿:愿望。
勿笑:不必嘲笑。
田庐窄:小屋狭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自给自足的农夫,他在田野中建有简易的茅屋,用以休息。在他的生活里,一切都显得那么自足和平静。他不仅自己劳作,还教导儿子一起参与其中,共同收割庄稼。诗中的“呼儿取茅竹,不借乡人力”表达了农夫的独立精神和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每日的起居都与自然息息相关,“起行庐旁朝,归卧庐下夕”展现了他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诗中最后两句“悠悠各有愿,勿笑田庐窄”,则透露出农夫对生活的满足以及对外界可能的嘲讽持平常心态。他不为外界的看法所动,自得其乐。这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理想。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自足且充满自然气息的田园世界,展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赞美以及对简单生活方式的追求。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九)耧种

富家种论石,贫家种论斗。

富贫同一时,倾泻应心手。

行看万垄空,坐使千箱有。

利物博如此,何惭在牛后。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二)樵斧

百金聚一冶,所赋以所遭。

此岂异莫耶,奈何独当樵。

朝出在人手,暮归在人腰。

用舍各有时,此日两无邀。

形式: 古风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一)钱镈

于易见耒耜,于诗闻钱镈。

百工圣人为,此最功不薄。

欲收禾黍善,先去蒿莱恶。

愿同攲器悟,更使臣工作。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二)耰锄

锻金以为曲,揉木以为直。

直曲相后先,心手始两得。

秦人望屋食,以此当金革。

君勿易耰锄,耰锄胜锋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