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夜绩旁边映隙光,忆曾参扣遍诸方。
扫眉众女偏谣诼,开口群儿亦谤伤。
后有知音分雅郑,今谁协律谱宫商。
戏衫欲脱无人付,诸子披襟直下当。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用石塘二林韵(其一)》。从艺术风格上看,这是一首借景抒怀、表达个人抱负与情感的五言绝句。
"夜绩旁边映隙光":诗人通过“夜绩”——晚间织布时的场景,设定了一种静谧而专注的氛围。这里的“隙光”,指的是穿过窗棂或织机缝隙中透出来的微弱光线,这既形象地描绘了夜色中的宁静,也暗示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明亮与希望。
"忆曾参扣遍诸方":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探求知识、拜访贤达的追忆。这里的“扣”,是指上门请教的行为,显示出诗人的勤奋与渴望学习的心态。
"扫眉众女偏谣诼,开口群儿亦谤伤":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场景,即诗人被周围的人误解和中伤。这里的“众女”、“群儿”,可能是指同行或社会上的流言蜚语,而“扫眉”则表现出诗人的不屈与坚持。
"后有知音分雅郑,今谁协律谱宫商":这句表达了对音乐鉴赏者的怀念,以及现在缺乏能与之共同享受音乐之美的伙伴。这里的“雅郑”,指的是高雅的音乐风格,而“宫商”则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音阶概念,代表着和谐与美好。
"戏衫欲脱无人付,诸子披襟直下当":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生活琐事上的孤独感受。这里的“戏衫”,可能是指在织布时需要更换的工具或物品,而“诸子”则可能是指周围的人,诗人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但却无人理会。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织布情景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与外界关系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孤独感受、个人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知识和艺术的渴望。它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抒写,也是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一种深刻反思。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少狂浪走无寻处,晚向深山得悟门。
火候足时丹始熟,国工琢了玉尤温。
低头欲下追随拜,摩顶无忘付授恩。
大有名山要行脚,未甘瓶钵老荒村。
辞大丛林卓小庵,岂知捷径在终南。
狂歌不晓花十八,饿死休贪芧四三。
汉有子云尤苦思,晋惟逸少不清谈。
君看尼父生知者,问了苌弘又问聃。
了无杰句似平庵,谩有高年企渭南。
铁汉堂堂才望八,铜人嘿嘿久缄三。
曾传鸿宝枕中诀,厌听狙丘稷下谈。
画史貌予殊不似,清臞安得耳如聃。
是处皆堪结草庵,宁论塞北与江南。
上林远赋讽才一,光范门书献至三。
麟获鲁西终圣笔,马浮江左坐玄谈。
古书疑信常相半,何必深疑禦寇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