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浣纱石

越纱出机中,剪向春风里。

皎若秦川云,飘扬随渌水。

佳人临浅濑,无言空徙倚。

不惜红颜劳,素丝谁为理。

敛衣入中林,澄江皓千里。

青苔日夜生,沈思竟难已。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日图景,通过“越纱”这一意象,巧妙地将自然之美与人物情感交织在一起。

首句“越纱出机中,剪向春风里”,以“越纱”作为切入点,展现了一种轻盈、细腻的织物,仿佛是春天的使者,从织机上缓缓诞生,被剪裁成各种形态,融入了温暖的春风之中。这里不仅赞美了越纱的美丽,也暗喻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接着,“皎若秦川云,飘扬随渌水”,将越纱比作秦川的白云,在绿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洁白、轻盈,随风飘扬,既展现了越纱的动态美,也暗示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和谐。

“佳人临浅濑,无言空徙倚”,描绘了一位女子站在清澈的小河边,静静地站立,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却又没有言语,只是默默站立。这一场景充满了诗意,既表现了女子的孤独与深思,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不惜红颜劳,素丝谁为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红颜虽美,却终会老去,如同素丝,需要有人细心梳理,才能保持其原有的光泽与价值。这不仅是对女子青春的惋惜,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最后,“敛衣入中林,澄江皓千里,青苔日夜生,沈思竟难已”,女子最终选择了隐入森林,面对澄澈的江水,她的心思难以平静。青苔的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她的思绪则如同江水一般,无法停止。这一段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复杂情感的探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收录诗词(68)

陈子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介,、懋中、人中,、海士、轶符等。汉族。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 字:卧子
  • 号:大樽
  • 籍贯: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
  • 生卒年:1608—1647

相关古诗词

苦雨

泄云屯层岭,密雾瀰空林。

南山发殷雷,北郭滞愁霖。

红泉落虚壁,渌水涨遥浔。

危条度飞鼯,宿莽聚鸣禽。

桃英荡华色,麦穗悲陆沈。

天毕骋所好,屏翳日相侵。

徘徊华轩下,彷佛碧山岑。

昏垫荡下土,沈冥符道心。

侧想零雨篇,空怀梁父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初春雪霁

昭昭青春晖,散此芳林曙。

阳条披惠风,阴岩积幽素。

鲜华映云峰,澄霁明江树。

菌阁见参差,麦陇开回互。

中庭蕙草生,曲沼文禽聚。

端居淑景移,极目渊赏遇。

虽滞怀禄情,未缅丘园趣。

履道任清时,守真谢驰骛。

形式: 古风

谒梅子真祠

粤昔南昌尉,志存匡社稷。

上书纠时宰,孰云非臣职。

汉网已弛纲,颠木难再植。

明哲早见几,冥鸿避矰弋。

隐迹吴市门,学道此山侧。

岂同养生家,脩鍊资服食。

旁有濯缨池,丹井字并勒。

昔人骖鸾去,无从辨虚实。

药苗长几何,求之或可得。

酌酒坐高岑,浩歌泻胸臆。

形式: 古风

古诗三首(其一)

岭外稀繁霜,草木不黄落。

穷巷生阴风,客心乃萧索。

斗杓指实沈,勾陈半隐爚。

蟋蟀满床下,篝灯夜戄戄。

此地罗浮山,古人尝采药。

何不披短衣,入山饱藜藿。

晓从外来者,皆言道路恶。

我欲依神仙,神仙不可托。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