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菊

秋色澹欲入,携筇访山菊。

林幽山径迂,香气散松竹。

坐石良欣然,毋劳更仆仆。

世人爱见花,见花徒悦目。

悦目曾几时,鲜美限宵夙。

荣枯何苦知,春温而秋肃。

我亦随化迁,馀龄信幽独。

物理返自然,神智空攒簇。

飕飕朔风起,万景沉山谷。

举头寒月西,晶晶照茅屋。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山中菊花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和菊花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秋色澹欲入”以淡雅的秋色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接着“携筇访山菊”,点明了探访的对象——山中的菊花,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

“林幽山径迂,香气散松竹”两句,通过描绘曲折的山路和弥漫在松竹间的菊花香气,进一步渲染了探访过程中的静谧与美好。诗人在这里不仅欣赏到了菊花的香气,也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

“坐石良欣然,毋劳更仆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以及对忙碌尘世的厌倦。他选择在石头上静静地坐着,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自在,不再急急忙忙地追寻。

接下来,“世人爱见花,见花徒悦目。悦目曾几时,鲜美限宵夙。”诗人通过对比世人对花的短暂欣赏与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持久追求,表达了对物质世界短暂快乐的反思,以及对精神世界永恒价值的追求。

“荣枯何苦知,春温而秋肃。我亦随化迁,馀龄信幽独。”诗人在此探讨了生命与自然的循环规律,认为无论是荣华还是衰败,都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他愿意顺应自然的变化,过着孤独而平静的生活。

最后,“物理返自然,神智空攒簇。飕飕朔风起,万景沉山谷。举头寒月西,晶晶照茅屋。”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与自我关系的理解。凛冽的北风带来的是万物的沉寂,而明亮的月光则照亮了简陋的茅屋,象征着心灵的光明与宁静。

整首诗以探访山菊为线索,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727)

释函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望归鸟

霜气横秋雯,暮鸟归何迟。

犬疾墓草枯,风劲冥鸿坠。

苍茫云树中,目极百忧萃。

人各有其怀,浅深随所寄。

景物感凋衰,抚心时一慨。

阮藉穷途哭,荆轲易水泪。

首阳伯叔歌,东篱彭泽醉。

孤英与节烈,情愫当无二。

茫茫靡所归,安得不丧志。

我昔二十馀,怀古多寤寐。

缅想百年终,身没名何为。

愧彼巢居人,万感消食睡。

茅茨三两间,言笑有真意。

形式: 古风

望归人二首(其一)

岁暮怀归人,苍茫云木外。

登高不可见,入室闻寒籁。

髣髴檐下声,捲幔日已昧。

日昧犹平时,对此偏无奈。

形式: 古风 押[泰]韵

望归人二首(其二)

山泽谁不乐,衣食岂自然。

叩门良有时,淹滞将穷年。

一诺未云易,宁更嫌迁延。

世间重财宝,慷慨安得兼。

客心久已降,节序无后先。

市井归人忙,对之如夜禅。

俛仰匪我畏,所畏在脆坚。

中愿苟或谐,可以遂林泉。

归期知随人,吾心徒拳拳。

形式: 古风

伫立

伫立松根久,秋风吹敝衣。

回望万山合,山高身愈微。

茕茕百岁人,寒暑恒相违。

嗒然忘形骸,万里如初归。

廓落匪宇宙,目前徒清机。

视听还寻常,色响仍昔时。

沙静归鸿晚,溪深落叶迟。

白云终何来,明月寒更辉。

一滴鼓洪溟,古是今谁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