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司业二首(其一)

春浮花气拥门阑,星昴神嵩瑞世间。

一字梦灵通洛学,诸儒文弊隔贤关。

巨源淳德真金玉,吏部高名信斗山。

此去致君尧舜上,黑头卿相自朱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春天的芬芳花朵环绕着门庭,星辰闪烁,神山嵩高,为世间带来吉祥的征兆。
一字一句的梦境中,灵验的智慧通向洛阳学府,众多学者的学问之墙阻隔着贤能之人的道路。
巨源先生品德淳厚如真金实玉,吏部的声望高似斗山难以估量。
此行的目标是辅佐君王达到尧舜那样的盛世,年轻的官员也能保持红润的面庞直至老年。

注释

浮花:春天盛开的花朵。
星昴:指星辰中的昴宿,象征吉祥。
洛学:洛阳学府,古代著名的学术中心。
贤关:贤能之人的障碍或门槛。
巨源:可能指某位有德行的学者或官员。
斗山:形容极高、极重的名声。
致君尧舜:辅佐君主达到理想的政治境界。
黑头:指官员年轻时,头发乌黑。
朱颜:红润的面色,常用来形容人年轻有活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学府的繁华景象,充满了对古圣先贤的崇敬之情和个人抱负的渴望。开篇“春浮花气拥门阑”一句,就设定了一个生机勃勃、花香四溢的校园环境。“星昴神嵩瑞世间”则进一步描绘出一种祥瑞之气,彰显诗人对美好未来的一种期待和信念。

“一字梦灵通洛学”,这里的“一字”或许指的是某种深刻的学问或者智慧,而“梦灵通洛学”则表明诗人对古代圣贤之学有着深刻的领悟和理解。接下来的“诸儒文弊隔贤关”,则是说尽管后世儒生们在文辞上可能有所积累,但却与真正的贤达之士相去甚远,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学术界的某种不满和批判。

“巨源淳德真金玉”一句,通过将品德比喻为珍贵的金玉,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而“吏部高名信斗山”,则可能是在赞扬某位官员或学者,其名声如同雄伟的斗山一般不可动摇。

最后两句,“此去致君尧舜上,黑头卿相自朱颜”中,“此去”意味着从现在开始,“致君尧舜上”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才能和品德能够达到尧、舜这两位古代圣君的境界。“黑头卿相自朱颜”,这里“黑头”指的是普通百姓,而“卿相”则是对朋友或同辈的尊称,整句意味着即便是在平凡人群之中,也能够通过自身的修养和品德而脱颖而出。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个人抱负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偶成寄致宏

为问边城客,经春复若何。

孤生宽意少,游子苦颜多。

青壁题诗处,澄潭载酒过。

塞垣风色恶,应忆旧云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宿归仁寺

精蓝置屋切云根,此地何从着世纷。

缥缈僧窗更临水,氛氲崖树欲参云。

青山细认千重叠,暮气徐观万里曛。

两岸虫鸣灯一点,舟人相语夜深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寄题友人小轩

簪组岂为累,悠然尘事微。

看山心自适,闭户客来稀。

流水三吴大,清霜众卉腓。

何由纳芒履,一为款荆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寄题江月亭

暮气集江县,斯亭发兴深。

凭栏看巴水,见月过东岑。

浅濑金蛇动,澄潭白璧沉。

天边未归客,折尽此时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