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边塞的秋景,通过对比边地与京都的不同,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开篇“莫将边地比京都”一句,便是从宏观上划分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边地荒凉而京都繁华。这不仅是环境的差异,更蕴含着诗人对不同生活境遇的体验与思考。
接着,“八月严霜草已枯”具体描绘了边塞秋天的萧瑟景象。这里的“八月”实际上指的是农历九月,即秋季,北方地区早早便会降临严寒的霜冻,导致草木失去生机。这是自然界的变化,也隐喻着生命力的衰退。
第三句“今日登高樽酒里”,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这个秋天的日子里,诗人选择登上高处,以樽酒自娱。这里的“樽酒”不仅是饮品,更是一种寄托情感的方式。
最后,“不知能有菊花无”,则是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之情。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秋天,也意味着坚韧不拔。在这里,诗人通过提及菊花,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时光无常的无奈感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边塞秋景为背景,通过对比京都与边地,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易逝、时光难留的深刻感慨。同时,诗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是复杂的,不仅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不详
后客河中,唐代诗人,尚书右丞王维之弟。少好学,与兄王维,俱以名闻。举草泽文辞清丽科上第,历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终太子宾客。文笔泉薮,善草隶书,功超薛稷。大历十年(775年)元载所撰唐赠兵部尚书王忠嗣碑,为其所行书。卒年八十二。遗作不多,散文只有表、碑、册等体,意义不大,诗作与王维的风格相似,具有一种平淡清新之美。事迹收录于《金石录》《唐书本传》《述书赋注》
身名不问十年馀,老大谁能更读书。
林中独酌邻家酒,门外时闻长者车。
山月晓仍在,林风凉不绝。
殷勤如有情,惆怅令人别。
下阶欲离别,相对映兰丛。
含辞未及吐,泪落兰丛中。
高堂静秋日,罗衣飘暮风。
谁能待明月,回首见床空。
帝城风日好,况复建平家。
玉枕双纹簟,金盘五色瓜。
山中无鲁酒,松下饭胡麻。
莫厌田家苦,归期远复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