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五首(其二)

幽蓟馀蛇豕,乾坤尚虎狼。

诸侯春不贡,使者日相望。

慎勿吞青海,无劳问越裳。

大君先息战,归马华山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幽深的蓟地遗留着蛇和猪般的敌人,天地之间仍然充斥着虎狼之患。
各国诸侯在春天也不再进贡,使者每天络绎不绝地往来。
切勿轻易吞并青海之地,无需劳师远征至越裳国。
伟大的君主应首先停止战争,让战马在华山之阳归隐。

注释

幽蓟:形容偏远或险恶的地方。
馀蛇豕:残留的像蛇和猪一样的敌人。
乾坤:天地。
尚:仍然。
虎狼:比喻凶残的人或势力。
诸侯:古代指地方割据势力或朝贡国。
春不贡:春季不再进贡。
使者:出使的官员。
日相望:每日频繁往来。
慎勿:千万不可。
青海:古代地区名,这里泛指边疆。
越裳:古国名,遥远的地方。
大君:对君主的尊称。
息战:停止战争。
归马:让战马退役。
华山阳:华山的南面,象征和平之地。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之景、抒发时事感慨的诗篇。开头“幽蓟馀蛇豕,乾坤尚虎狼”两句,以荒凉的自然景象比喻边疆的危险与艰辛,生动地展现了边塞的肃杀气氛。其中,“幽蓟”指的是野草丛生的荒漠之地,“馀蛇豕”则形容荒野中潜伏的毒蛇猛兽,而“乾坤尚虎狼”更强调了一种天然界仍存猛兽争斗的情景,突出了边疆环境的恶劣。

接着,“诸侯春不贡,使者日相望”两句,则转向社会现实。这里的“诸侯”指的是地方官员或封建领主,而“春不贡”说明了他们没有按时上缴税收或贡品,反映出当时中央政权与地方势力的紧张关系。“使者日相望”则描绘了朝廷派遣的使者频繁往来于各地之间监视和传达信息的情景,表明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欲望以及对地方动向的高度警觉。

“慎勿吞青海,无劳问越裳”两句,可能是在告诫某人或某种行为。这里“慎勿吞青海”即是不要轻易涉足远方的危险之地,“无劳问越裳”则是不要费心去询问南越(古代地区名)的风俗和情报。整体上,这两句可能是在劝诫人们在动荡不安的时期应当谨慎行事,不要轻易涉足危险,也不要过多探究远方的事情。

最后,“大君先息战,归马华山阳”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与战争的深刻思考。这里“大君”指的是拥有高尚品格和远见卓识的君主,而“先息战”则是在强调在混乱与冲突中应当寻求和解,早日结束战争。而“归马华山阳”一句,则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和平场景:军马回归,在华山之阳放牧,这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与社会写实相结合,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局的深切感慨,而且也展示了诗人的政治远见和对和平的渴望。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有感五首(其三)

洛下舟车入,天中贡赋均。

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春。

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

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有感五首(其四)

丹桂风霜急,青梧日夜凋。

由来强干地,未有不臣朝。

受钺亲贤往,卑宫制诏遥。

终依古封建,岂独听箫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有感五首(其五)

盗灭人还乱,兵残将自疑。

登坛名绝假,报主尔何迟。

领郡辄无色,之官皆有词。

愿闻哀痛诏,端拱问疮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江上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

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

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

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