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虞果州泛雪

黄云叆叇风雪天,欲之霸桥寻浪仙。

炉中榾柮絷寒客,纵欲烧愁能得然。

拨灰嚼句不忍吐,竟日南望双眸穿。

谁知诗来亦念我,字与六出争明蠲。

美人美人呼不来,昭华吹怨楼西偏。

况有山头月为友,触拨烟痼撩诗颠。

岂无咏絮谢家集,亦有闭户袁安眠。

未如山中之至乐,白玉世界天相连。

朝看夜听两奇绝,靴霜炉雪知谁贤。

褰裳急理剡溪棹,明月已旁羌江还。

羌江白云绕亲舍,北山夜雨鸣清川。

世间真乐不易道,此以意会非言传。

惜哉往日不可再,江头望君如望年。

研澌笔冻不成报,梦中书劄来翩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乌云密布风雪交加的日子,我想要去霸桥寻找浪仙。
炉火中的木柴困住了寒冷的旅人,即使想借火燃烧忧愁,也无法实现。
拨开灰烬品味诗句舍不得吐出,整天向南凝望双眼都望穿了。
谁能想到,诗的到来也想念着我,字句与雪花竞相照亮寒冷。
美人啊美人,你却唤不回来,只有昭华的笛声在西楼吹出哀怨。
更何况还有山头的明月作伴,触动我内心深处的诗情。
难道没有谢家的咏絮才情?也有像袁安那样闭门静思的安宁。
然而,山中的快乐更胜一筹,仿佛白玉世界与天相连。
清晨观赏夜晚聆听,都是奇妙无比,靴上的霜和炉中的雪,谁能比肩贤能。
急忙提起剡溪的船桨,明月已经照到羌江边。
羌江上白云缭绕,亲人的居所近在眼前,北山夜雨敲击清冷的河川。
世间的真正快乐难以言表,只能用心体会,无法用言语传达。
可惜过去的美好时光不再重来,我在江边眺望你,如同等待岁月。
研磨的墨水冻结,无法回信,只有在梦中写下书札翩翩飞来。

注释

叆叇:形容云层浓厚。
霸桥:地名,可能指某座有历史或文化意义的桥梁。
浪仙:可能指诗人仰慕的仙人或诗人自比。
榾柮:烧火用的木块。
昭华:古代乐器名,此处代指音乐。
咏絮:谢道韫的典故,形容女子才思敏捷。
袁安:东汉人,以安贫守志著称。
剡溪:古代河流名,位于今浙江嵊州。
羌江:可能指某个特定的江流。
研澌:研磨冻结的墨水。
书劄:书信、札记。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风雪中的场景,诗人魏了翁在黄云蔽日、风雪交加的日子里,前往霸桥寻找朋友浪仙。炉火炽热,榾柮燃烧,却未能驱散诗人心中的愁绪。他沉醉于诗句之中,凝视南方,期待着友人的诗篇能带来一丝慰藉。然而美人未至,只有山月相伴,诗人感叹即使有谢家的才情和袁安的静谧,都不及山中那份宁静的快乐,仿佛天地相连,美不胜收。

白天黑夜的奇景让诗人感慨万分,靴上霜雪与炉火相映,更显其意境之美。诗人急于划船离去,但明月已升,他只能在梦中寄去书札。最后,他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人深深的思念,遗憾不能当面相告,只能通过梦境传达心意。

整首诗情感深沉,画面生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体现了宋诗的意境之美和情感真挚。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靖州贡士鹿鸣宴二首(其三)

鸣春。敢将愚见酬佳赠,愿子深思勿语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次韵靖州贡士鹿鸣宴二首(其一)

何处何时不产贤,黔中故地夜郎天。

虽云地脉元无閒,欲破天荒未有先。

万蚁场中春锁棘,九宾庭下晓鸣鞭。

便将正学昭群聩,留取魁名万口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靖州贡士鹿鸣宴二首(其二)

岂但诗书对圣贤,须知屋漏与神天。

设科虽较词章。

形式: 古风

次韵樊武仲致政见贻(其一)

风引征衣堕古诚,手披榛棘上前京。

侍郎山下寻仙李,柱史亭前记老程。

蜑雨蛮风鸢外落,洞云溪月雁边明。

惊心忽忽未全稳,似听于菟谷啸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