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符读韩文公龊龊诗考其岁月乃三十二所作今应符生亦三十二年矣深有愧焉因借其韵为咄咄篇以自警

咄咄汝为子,念之心可寒。

慕则非所慕,叹则非所叹。

愚生乃系俗,达人斯大观。

大明高照耀,沧海足波澜。

不求胜己友,有过孰抨弹。

不绝害心念,诚身奚喜欢。

沟浍无源本,易盈还易乾。

见善苟不明,譬彼东西湍。

仁义根于心,视精而行端。

读书贵知道,事亲宁以官。

会稽产竹箭,西海出琅玕。

虚名何足尚,所惧实才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你这孩子啊,心中怎能如此冷漠。
你的仰慕并非真正的仰慕,叹息也非真心的哀叹。
我这愚钝之人受限于世俗,通达者却有广阔视野。
光明普照,大海波涛汹涌,充满生机。
我不求超越朋友,但犯错时谁来指出?
若心中有害念不断,如何能真诚待人?
沟渠没有源头,满溢后就干涸,空洞无物。
看见善行若不明理,就像东西向的河流难以把握。
仁义应植根于内心,目光敏锐行为端正。
读书重在理解道理,侍奉亲人宁可质朴无华。
会稽盛产竹箭,西海产出美玉琅玕。
虚名无需追求,真正担忧的是才能不足。

注释

咄咄:责备声。
汝:你。
寒:冷漠。
慕:仰慕。
非所慕:并非真正的仰慕。
叹:叹息。
非所叹:非真心的哀叹。
愚生:我这愚钝之人。
俗:世俗。
达人:通达者。
大明:光明。
照耀:普照。
沧海:大海。
胜己友:超越朋友。
孰:谁。
抨弹:指出错误。
害心念:有害的念头。
诚身:真诚待人。
喜:欢喜。
沟浍:沟渠。
源本:源头。
乾:干涸。
见善:看见善行。
不明:不明理。
东西湍:东西向的河流。
仁义根于心:仁义植根内心。
视精:目光敏锐。
行端:行为端正。
读书贵知道:读书重在理解道理。
事亲:侍奉亲人。
宁以官:宁可质朴无华。
会稽产竹箭:会稽盛产竹箭。
西海出琅玕:西海产出美玉琅玕。
虚名何足尚:虚名无需追求。
实才难:真正担忧的是才能不足。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孙应符的作品,题目为《咄咄篇》。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自我修养和个人品德的深刻体会,以及对待友、事亲等方面的态度。

诗人以“咄咄汝为子,念之心可寒”开篇,表现出一种严厉警醒自己的语气,仿佛在告诫自己要有所觉悟和反省。接着,“慕则非所慕,叹则非所叹”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不随波逐流。

“愚生乃系俗,达人斯大观”则是说尽管自己还不够成熟,但对于通晓世间的大道理已经有所领悟。紧接着,“大明高照耀,沧海足波澜”描绘了一种光明磅礴、浩瀚如海的境界,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广阔与深邃。

“不求胜己友,有过孰抨弹。不绝害心念,诚身奚喜欢。”表达了诗人对待朋友不争高下,对于自己的过失则要及时反省,不断自我警示和提醒。

“沟浍无源本,易盈还易乾”可能在比喻生命如同河流,没有永远的源头,而人的情感和境遇也像天气一样容易变化。

“见善苟不明,譬彼东西湍。仁义根于心,视精而行端。”则是说当看到好的品德或行为时,即便不明白其深意,也应该像东流的河水一样追随。仁义之道源自内心,要以诚实的心去观察和实践。

“读书贵知道,事亲宁以官”强调了读书要懂得其中的意义,而在处理与父母相关的事务时,即便是官职也要退居其次。

最后,“会稽产竹箭,西海出琅玕。虚名何足尚,所惧实才难。”则是在说诗人对于空有虚名的轻视,而对真正的才能和学问却感到敬畏和困难。

整首诗通过各种意象和比喻,传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的修养、品德和对待世事的态度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

收录诗词(11)

孙应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恭次家大人初抵季弟海陵官舍之韵(其三)

生憎世俗迭相陵,反己工夫有度程。

大学在先知本末,中庸当务造诚明。

谆谆自昔承严训,默默终年愧令声。

至道不须由外索,事亲友弟及从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恭次家大人初抵季弟海陵官舍之韵(其二)

生于陵者自安陵,何事驱驰较驿程。

却望乡山千里隔,共看淮月一轮明。

官閒足遂吟哦乐,俸薄休形叹息声。

最幸一家仍聚首,不须嗟弟与瞻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栖霞洞

宽踰城阙峻瑶魁,万壑吟风四壁苔。

不独云霞可招隐,溪流常送落花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夕阳洞

尘寰虽未远,颢气觉偏滋。

日落鸟归去,秋高风劲时。

吟馀下天籁,坐久凛冰肌。

信是栖幽境,凉蟾照履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