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南平赵化卿

昔游曾到万山峰,赵氏楼台紫翠中。

六艺近誇三世学,四贤争显一家风。

不堪顾影怜孤雁,恰喜摩天有阿鸿。

好是生香元不断,灵椿虽老桂成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从前我曾游历过万座山峰,赵家楼阁坐落在青翠之中。
他们的六艺学问被赞誉为三代传承,四位贤人竞相展现家族风采。
我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影子,如同孤独的大雁,却欣喜地发现高空有大雁阿鸿飞翔。
最妙的是这里的生机勃勃,即使老松树虽老,但桂树依然繁茂如林。

注释

昔游:过去的游历。
万山峰:众多的山峰。
赵氏楼台:赵姓人家的楼阁。
紫翠:紫色和翠绿,形容景色优美。
六艺:古代的六种技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三世学:三代人的学问积累。
四贤:四位贤能的人。
一家风:家族的良好传统或声誉。
顾影: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比喻自我反思。
孤雁:孤独的大雁,象征孤独或寂寞。
阿鸿:大雁的美称,可能指代某位尊贵的人物。
生香:充满生机的气息。
元不断:永不中断。
灵椿:长寿的松树,象征长寿。
桂成丛:桂树成林,象征繁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万山峰游历的经历,通过对赵氏楼台的描写,展示了家族的辉煌与文化底蕴。六艺指的是儒家教育中的礼、乐、射、御、书、数,这里说“近誇三世学”,意味着赵氏家族在这方面有着深厚的传统和成就。四贤争显一家风,则强调了家族成员的德才皆备,各自展现其优异。

诗人通过“不堪顾影怜孤雁”表达了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那些孤独的身影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恰喜摩天有阿鸿”则转而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似乎诗人在仰望高远的蓝天时,发现了一只神话中的祥瑞之鸟——阿鸿,这让他感到一丝慰藉和希望。

最后两句“好是生香元不断,灵椿虽老桂成丛”则描绘了一个永恒不息的美好景象。这里的“生香”可能指的是某种植物或花朵,它们散发出的清香持续不断;而“灵椿虽老桂成丛”,则形容了一种生命力极强,即便是树木年迈,仍旧能够结出繁盛的果实,形成一个个美丽的群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家族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与美好事物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对于生命不息和希望永存的哲思。

收录诗词(226)

阳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昌朝,字宗骥。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 字:正父
  • 籍贯: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
  • 生卒年:1187-1267

相关古诗词

挽垓山陈宣义

升堂曾得话从容,骨相清癯七十翁。

唧唧爱人皆语妙,迟迟留客屡杯空。

眼分青白斯文外,手作推敲雅咏中。

我忝金兰三世契,颇堪溪浒忆清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挽故人(其一)

公生百载下,学契五峰心。

崇鼎屹重器,洪钟希太音。

词源擅翻海,句律善舂金。

材古谁人识,清歌和惨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挽故人(其二)

卓世轻财易,悬知种德难。

有贫皆粟帛,无骼不衾棺。

红树悲春早,孤松忍岁寒。

轻飔生宰木,多少鼻成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挽赵飞卿

万翠亭边山郁葱,书声散出五云重。

红萱色改宦情薄,绿酒杯深客话浓。

雁起秋空从整整,鸥閒野水自溶溶。

谁人为作坡仙传,弟似颍滨文似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