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杂咏(其十三)

道眼全无障,机心了不生。

园亭如著意,物色岂留情。

水鸟元相狎,渊鱼自勿惊。

超然忘我见,万化各天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道路畅通无阻,机巧之心不再产生。
园林仿佛用心布置,万物景色怎能留住情感。
水鸟原本就亲近,深水鱼儿自然不会受惊。
超脱世俗忘却自我,万物变化各自天成。

注释

道眼:指通达的智慧或洞察力。
全无障:完全无障碍。
机心:算计之心,机巧之心。
了不生:完全消失,不再存在。
园亭:园林小筑。
著意:刻意安排,用心布置。
物色:景物的色彩和形态。
留情:停留情感,被吸引。
水鸟:生活在水边的鸟类。
元相狎:本来就很亲近。
渊鱼:深水中的鱼。
勿惊:不受惊吓。
超然:超脱世俗。
忘我:忘记自我。
万化:万物的变化。
各天成:各自自然形成,顺应天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云溪杂咏(其十三)》,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然的画面。首句“道眼全无障”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智慧的领悟,心灵清澈,无任何障碍;“机心了不生”则揭示了他超脱世俗机巧之心,心境平和。接下来,“园亭如著意”写出了园林景色仿佛有意为之,显得匠心独运;“物色岂留情”则暗示诗人对自然之美并无刻意追求,而是任其流连忘返。

“水鸟元相狎”描绘了水鸟之间的和谐共处,自在亲近;“渊鱼自勿惊”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宁静,连深水中的鱼儿也无需惊恐。最后两句“超然忘我见,万化各天成”升华主题,诗人达到了超脱自我、与自然合一的境地,万物生长变化皆顺其自然,呈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载体,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超脱,以及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702)

郭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云溪杂咏(其十)

一到平桥上,萧然净客心。

两边风细细,四面竹森森。

更喜清流驶,宁容畏暑侵。

我来归不去,日永镇长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云溪杂咏(其十五)

生植依山谷,移根伴此君。

丛中抽紫干,幽处吐清芬。

入室能俱化,同心自远闻。

灵均元不试,委佩楚江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云溪杂咏(其三)

好景发天秘,幽情得快哉。

亭从江上见,路向竹间开。

有客相将入,无人独自来。

芒鞋元准拟,和雨踏苍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云溪杂咏(其九)

竹里虹桥见,葱葱翠气浮。

枝交笼短岸,叶落赴寒流。

索莫终年计,徘徊竟月留。

清凉宜避热,风色晚飕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