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独夜闻雪》由元末明初诗人张羽所作,描绘了冬夜中独自聆听雪花飘落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孤独与细腻的情感。
首联“亦知雪意就,向夕足寒云”,开篇点题,以“亦知”二字表达出对即将到来的雪意的预感,而“向夕足寒云”则描绘了傍晚时分,天空布满寒冷的云彩,为即将到来的雪景铺垫了背景。
颔联“茅山夜自掩,孤枕梦回闻”,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茅山,这里指代的是诗人所在之地,夜晚的寂静使得四周的一切都显得格外清晰,连梦醒后的细微声响都能听见,突出了环境的静谧和诗人的孤独感。
颈联“暗飞方瑟瑟,睡起看纷纷”,通过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雪花从暗处无声无息地飘落,到睡醒后看到满天纷飞的景象。这里的“瑟瑟”形容雪花落地时的声音,与“纷纷”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雪花从静寂到热闹的变化过程。
尾联“却忆梁园客,既醉复能文”,诗人在此联中回忆起了古代梁园中的文人雅士,在酒醉之后还能挥毫泼墨,创作出佳作的情景。这一联不仅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风雅生活的向往,也寄托了诗人自己在孤独夜晚中寻求精神慰藉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现象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外界景色的细腻观察,也有对过往文人生活的深深怀念,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