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门送许棠东归

旧客东归远,长安诗少朋。

去愁分碛雁,行计逐乡僧。

华岳无时雪,黄河漫处冰。

知辞国门路,片席认西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老朋友向东边故乡归去,长安城里诗友稀少。
离愁如同沙漠中的大雁分飞,出行计划仿效乡间僧侣。
华山终年积雪,黄河泛滥之处结满坚冰。
深知离开国都的道路,只凭一片席子就能辨识西陵方向。

注释

旧客:老朋友。
东归:向东边故乡。
长安:长安城。
诗少朋:诗友稀少。
去愁:离愁。
碛雁:沙漠中的大雁。
行计:出行计划。
乡僧:乡间僧侣。
华岳:华山。
无时雪:终年积雪。
黄河:黄河。
漫处冰:泛滥之处结冰。
知辞:深知。
国门路:离开国都的道路。
片席:一片席子。
西陵:西陵方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远行东归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描写,表达了离别时的孤独与怀念。"旧客东归远"一句直接点出了主题,即老友即将远去东方。"长安诗少朋"则透露出诗人在繁华都市中感受到的寂寞和朋友稀少。

接下来的两句,"去愁分碛雁,行计逐乡僧",通过对比来表达离别之愁。碛雁是指远方的野鸭,以其南迁北归的情景象征着离别之情;而行路人则以算卦问卜的方式计算旅途的艰难与日程,暗示了朋友东行的不易和诗人的思念。

"华岳无时雪,黄河漫处冰"两句,则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感受。华山(华岳)和黄河都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标,这里用它们来形容冬日的寒冷与静谧,也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凝固。

最后两句,"知辞国门路,片席认西陵",则是诗人对即将分别的情景进行了具体描写。"知辞"意味着告别,"国门路"指的是城门外的道路,而"片席"则暗示了临行前的简短聚会;"认西陵"则可能是指朋友东归的方向,也可能是对未来重逢之地的一种期待和承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离别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古典诗词在抒发个人情感方面的独特魅力。

收录诗词(142)

曹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 字:梦徵
  • 籍贯:一今安徽潜山)
  • 生卒年:828——903

相关古诗词

铅山写怀

天涯兵火后,风景畏临门。

骨肉到时节,团圆因梦魂。

池塘营水眼,岭峤结花根。

耳纵听歌吹,中心不可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陪湖南李中丞宴隐溪

竹林啼鸟不知休,罗列飞桥水乱流。

触散柳丝回玉勒,约开莲叶上兰舟。

酒边旧侣真何逊,云里新声是莫愁。

若值主人嫌昼短,应陪秉烛夜深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顾少府池上

池上分行种,公庭觉少尘。

根离潮水岸,韵爽判曹人。

正午回鱼影,方昏息鹭身。

无时不动咏,沧岛思方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商山夜闻泉

泻月声不断,坐来心益闲。

无人知落处,万木冷空山。

远忆云容外,幽疑石缝间。

那辞通曙听,明日度蓝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