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裴处士碧虚溪居

鸟声真似深山里,平地人间自不同。

春圃紫芹长卓卓,暖泉青草一丛丛。

松台前后花皆别,竹崦高低水尽通。

细问来时从近远,溪名载入县图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鸟鸣声仿佛源自深山之中,平地上的世界自有一番不同风情。
春日菜园里紫色芹菜茁壮成长,温暖的泉水旁青草丛生一片片。
松树环绕的台前幕后花开各不相同,竹林掩映的山谷高低间溪水处处畅通。
细细询问来客来自何方多远,这溪流的名字已记载在县志的地图之中。

注释

鸟声:鸟的叫声。
真似:真的像。
深山里:深邃的山中。
平地:平原地带。
人间:人间,指平凡的人居环境。
春圃:春天的菜园。
紫芹:紫色的芹菜。
长卓卓:长得非常茂盛。
暖泉:温暖的泉水。
青草:绿色的草。
一丛丛:一团团,形容聚集的样子。
松台:松树围绕的平台。
花皆别:每种花都不一样。
竹崦:竹林覆盖的山崖。
高低:高处和低处。
水尽通:水流都相通。
细问:详细询问。
来时:来的时候。
从近远:从哪里来,多远的地方。
溪名:溪流的名字。
载入:被记录在。
县图中:县的地图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间田园风光图。开篇即以“鸟声真似深山里,平地人间自不同”勾勒出山中与人间截然不同的宁静氛围,通过对比强调了山中的独特宁谧。

接着,“春圃紫芹长卓卓,暖泉青草一丛丛”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生机盎然,春天里菜园中紫色的芹菜长得笔直,而温暖的泉水边则是绿意盎然的青草,每一处都充满了生机。

“松台前后花皆别,竹崦高低水尽通”则展示了山中的景色千变万化,不仅有松树成群,还有花朵在四周绽放,而竹林则随着地势的起伏与流水相连,形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自然画卷。

诗人通过“细问来时从近远,溪名载入县图中”表达了对这片山水的深情,以及对它的了解和认识,并且这种认知不仅停留在个人,更是被记录在公共的文献之中。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这个地方的深厚感情和对其文化价值的认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和谐。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薛二十池亭

每个树边消一日,绕池行匝又须行。

异花多是非时有,好竹皆当要处生。

斜竖小桥看岛势,远移山石作泉声。

浮萍著岸风吹歇,水面无尘晚更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赠太清卢道士

上清道士未升天,南岳中华作散仙。

书卖八分通字学,丹烧九转定人年。

修行近日形如鹤,导引多时骨似绵。

想向诸山寻礼遍,却回还守老君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赠王枢密

三朝行坐镇相随,今上春宫见小时。

脱下御衣先赐著,进来龙马每教骑。

长承密旨归家少,独奏边机出殿迟。

自是姓同亲向说,九重争得外人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赠王屋道士赴诏

玉皇符诏下天坛,玳瑁头簪白角冠。

鹤遣院中童子养,鹿凭山下老人看。

法成不怕刀枪利,体实常欺石榻寒。

能断世间腥血味,长生只要一丸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