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苏武初遇汉使,悲喜交集感慨万端;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
羁留北海音书断绝,头顶胡天明月;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
回朝进谒楼台依旧,甲帐却无踪影;奉命出使加冠佩剑,正是潇洒壮年。
封侯受爵缅怀茂陵,君臣已不相见;空对秋水哭吊先皇,哀叹逝去华年。

注释

苏武: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扣多年,坚贞不屈,汉昭帝时始被迎归。
“云边”句:汉要求苏武回国,匈奴诡言武已死。
后汉使至,常惠教汉使向单于说,汉帝射雁,于雁足得苏武书,言其在某泽中,匈奴才承认苏武尚在。
雁断:指苏武被羁留匈奴后与汉廷音讯隔绝。
胡:指匈奴。
陇上句:指苏武回国后,羊仍回原处。
陇:通“垄”,陇关。
这里以陇关之外喻匈奴地。
甲帐: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冠剑:指出使时的装束。
丁年:壮年。
唐朝规定二十一至五十九岁为丁。
茂陵:汉武帝陵。
指苏武归汉时武帝已死。
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逝川:喻逝去的时间。
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这里指往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萧瑟景象和古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开篇两句"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通过苏武这样的历史人物,引出了一个超凡脱俗的意境,同时古祠高树又增添了一种荒凉和神秘的氛围。

接下来的"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则进一步描绘了边疆的寂寞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画面。"云边雁断"暗示着边塞的辽阔和孤独,而"陇上羊归"则表现了一种生命力在这荒凉之地依然存在的生机。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中的"回日楼台"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建筑,但这里更多的是作为时间流逝的一个象征。而"去时冠剑是丁年"则让人联想到了古代将士的英勇和壮丽岁月。

最后两句"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茂陵"作为汉朝皇帝的陵墓,其上的"封侯印"象征着权力和荣耀,但现在却已经看不到了。这不仅是对物质遗迹的消亡,也是对过去时代的怀念和哀叹。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事件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时光流逝、英雄辈出的悲凉情感。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杂歌谣辞.邯郸郭公词

金笳悲故曲,玉座积深尘。

言是邯郸伎,不见邺城人。

青苔竟埋骨,红粉自伤神。

唯有漳河柳,还向旧营春。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真]韵

陈宫词

鸡鸣人草草,香辇出宫花。

妓语细腰转,马嘶金面斜。

早莺随綵仗,惊雉避凝笳。

淅沥湘风外,红轮映曙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京兆公池上作

稻香山色叠,平野接荒陂。

莲折舟行远,萍多钓下迟。

坏堤泉落处,凉簟雨来时。

京口兵堪用,何因入梦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和友人伤歌姬

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

更能何事销芳念,亦有浓华委逝川。

一曲艳歌留婉转,九原春草妒婵娟。

王孙莫学多情客,自古多情损少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