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风木轩为丁季悦”为题,由明代诗人董纪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失去母亲之痛的深切哀悼与怀念。
首句“有生非无母,失恃才五龄”,开篇即点明主题,描述了孩子在五岁时失去了母亲,这一生中无法避免的痛苦与遗憾。接着,“已惭泣杖俞,徒慕刻木丁”,进一步揭示了失去母亲后内心的愧疚与向往,仿佛在哀叹自己无法像古人那样得到母亲的庇护,只能羡慕那些能够刻木为母的人们。
“谁知树欲静,无奈风不停”,运用了“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典故,形象地表达了失去母亲后的无力感与悲伤之情,如同树木渴望安静却总被风吹动一般,无法摆脱内心的痛苦与思念。
最后,“终身罔极悲,年年坟草青”,将悲痛之情推向极致,预示着这种失去母亲的悲痛将伴随一生,每年清明时节,墓前的青草依旧,象征着对母亲永恒的怀念与哀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深刻地表达了对失去母亲之痛的哀悼与怀念,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