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山逢宋廷玉

寇盗经年岁,干戈满汉阳。

所亲皆丧乱,不敢问存亡。

西日瞻行殿,东风入故乡。

时危对君酌,涕泪欲沾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年代的悲凉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深切哀愁。首句“寇盗经年岁,干戈满汉阳”开篇即点明了时代背景——连年不断的盗贼侵扰与战争,使得汉阳地区充满了烽火与动荡。接着,“所亲皆丧乱,不敢问存亡”一句,揭示了诗人身边亲人的遭遇,他们在战乱中饱受苦难,生死未卜,诗人因担忧与恐惧而不敢去询问他们的安危,这一细节深刻地展现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创伤。

“西日瞻行殿,东风入故乡”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现实的无奈。夕阳西下,遥望曾经辉煌的宫殿,心中涌起的是对往昔的追忆;而东风吹过,仿佛带进了故乡的气息,却也带来了对现实的感慨。这种时空交错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最后,“时危对君酌,涕泪欲沾裳”则直接抒发了诗人面对时局危难时的复杂心情。在危急时刻,诗人与朋友相对饮酒,借酒浇愁,但内心的情感却难以抑制,泪水几乎要打湿衣裳。这一场景既表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坚强与乐观,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乱时期人民的苦难与诗人的个人情感,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明代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收录诗词(36)

荪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晓行板桥村

水关西路听鸡鸣,岭月初沉晓雾平。

人响间闻茅店语,马蹄连上板桥声。

悠悠渐喜乡山近,琐琐偏知旅态生。

更下长陂说徒侣,天明须趁及先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问许典翰

甲山西北接阴山,鸟道悬云不可攀。

迁客北行何日到,家书时寄隔年还。

长闻刁斗城埤里,但见鼯貂树木间。

圣代岂终才子弃,莫教三十鬓成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渡清川江

安州城外水如天,立马沙头唤渡船。

帆带晚烟依草岸,雁迷残日下芦田。

长途旅客思归计,向老筋骸忆少年。

始信在家贫亦好,近来双鬓转萧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书怀

人间万事不如意,得失悠悠看塞翁。

好月楼台还有病,落花时节每多风。

倘来轩冕虚无里,过去英雄寂寞中。

五十之年何所有,一声长啸望遥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