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朗公见赠

朗公垂老尚吟诗,曾泛三湘看九疑。

欲问劳生心扰扰,强酬佳句思迟迟。

红尘策马殊无味,碧嶂携僧自合宜。

共待中条山有雪,寺楼吟尽更同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朗公年事已高仍然吟诵诗歌,他曾乘船游览三湘之地观赏九嶷山。
想要询问忙碌人生中的纷扰,勉强写出优美的诗句却思绪迟缓。
在红尘世俗中策马奔腾毫无乐趣,与僧侣一同漫步青山才是适宜的。
我们共同期待中条山降雪,那时寺楼吟诗,又会有谁与我共享呢?

注释

朗公:指诗人朗公,可能是一位有名的老诗人。
尚:仍然。
吟诗:作诗、吟咏诗歌。
曾:曾经。
泛:乘船游览。
三湘:古代地区名,泛指湖南一带。
九疑:古代山名,位于湖南南部。
劳生:忙碌的生活。
心扰扰:内心纷扰、思绪不宁。
强酬:勉强应对、勉强写出。
思迟迟:思绪缓慢、难以集中。
红尘:指世俗尘世。
策马:骑马。
殊无味:毫无趣味。
碧嶂:青翠的山峰。
携僧:带着僧人。
中条山:中国山西省的一座山脉。
有雪:下雪。
寺楼:寺庙的楼阁。
吟尽:吟诵完毕。
更同谁:再与谁一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年诗人——朗公,在暮年之际依旧热爱吟诵诗歌,曾经泛舟三湘,游历九疑之地。诗中表达了对劳生之心的困扰和向往,以及在佳句面前的犹豫不决。同时也透露出对世俗红尘生活的淡然,以及与僧侣同行碧嶂的自得其乐。

"共待中条山有雪,寺楼吟尽更同谁"一句,则表达了诗人愿意等待山上飘落之雪,与寺中的僧侣共同在寺楼中吟诵完美的诗句,感受超然世外的宁静和共鸣。这也暗示着诗人的高洁情操和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通过朗公之口,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晚期的感悟,以及对艺术创作与心灵寄托的深切向往。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池上作

未遂沧洲去,池边弄绿波。

醉浮船底兀,吟绕履痕多。

静照新华发,沉思旧钓蓑。

晚凉得幽趣,鱼戏上圆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自问

自问意何如,身穷业有馀。

卷怀君子道,耽味古人书。

月给非无酒,晨羞亦有鱼。

山头刺史宅,未替是吾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自宽

身世龙钟且自宽,追量才分合饥寒。

朝中旧友休誇贵,箧里新诗不博官。

晓发静梳微霰落,夜琴闲拂古风残。

会须归去沧江上,累石移莎拥钓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自笑

年来失职别金銮,身世漂沦鬓发残。

贫藉俸钱犹典郡,老为郎吏是何官。

开樽暂喜愁肠破,堆案仍劳病眼看。

自笑不归田里去,谩将名姓挂朝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