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侍郎韵

君不见君家涪翁居戎州,只为山月来登楼。

又不见君家绣衣老使君,传家文物如卿云。

两仙仙去今百载,云冠霞佩俨如在。

数行妙墨留壁间,九顶三峨屹相对。

竹坡先生驻归步,来拜翁祠还少伫。

水光山色为改容,收拾奇观入新著。

世间好景苦留人,无奈催归作霖雨。

山谷先生心好客,为爱横空雪山白。

慇勤载酒清音亭,一抹云间真绝色。

鸿飞天际去冥冥,风入松间听琴瑟。

浮云聚散两茫茫,大川东注何终极。

兹游应不减风雩,清和正值春三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度正所作的《和黄侍郎韵》。诗中,诗人以涪翁和绣衣老使君两位仙人的形象开篇,描绘了他们故居的清雅与文化底蕴,暗示了历史的沉淀和家族的荣耀。接着,诗人赞美了竹坡先生的来访,以及他对翁祠的敬仰和对山水景色的热爱,这些都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最后,诗人感叹时光易逝,美景难留,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深深感慨,并以春日出游的美好场景收尾,寓意人生的短暂与大自然的永恒。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153)

度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别刘思中

忆昨我初往,斗杓正南陬。

阳气已汗漫,伏阴才如勾。

既见御史公,文书烦校雠。

时时延上坐,不听毁者谋。

公兄东溪老,博我诗之幽。

轩然肯相顾,妙语吐如流。

诸郎冰雪姿,学问谁朋俦。

其长遇我厚,久要何绸缪。

感知不忍去,坐阅四月周。

寒暑无停机,忽忽今已秋。

我学曾几何,我怀良独忧。

亲庭催我归,岁晏无寒不。

朋友催我归,仁义相讲求。

山林本其性,麋鹿本其游。

再拜谢所知,去去毋苦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奉别唐寺丞丈一首

正家巴山阳,占田才百亩。

春秋自耕稼,亦足糊其口。

中年或水旱,采蕨充饭糗。

四壁固屡空,满屋贮蝌蚪。

少蒙义方训,交口相传授。

日记数百言,勇气摩星斗。

既长游乡校,稍稍别妍丑。

父曰尔勉哉,学问贵悠久。?然铭诸内,庶几造渊薮。

奈何天降割,累累若孤狗。

三年抱忧患,忍复言进取。

洪惟太上皇,下诏罗琼玖。

提笔入贡士,肝肺始一呕。

时年二十四,一得殆天偶。

自兹青衫缚,连年事奔走。

得官涪江上,距家才百九。

一年一归安,亲族相聚首。

留连辄数月,官长怒诃吼。

三书下下考,荐者一邱叟。

浩然赋归欤,忽复失箕帚。

独身当门阑,内外事纷纠。

母曰毋自弃,一出庸可咎。

乃趋光范门,所志在升斗。

是时京宰相,来者无不受。

殷勤献三策,风化略开剖。

明日益昌学,有旨除度某。

于焉具菽水,聊以慰其母。

维南有真儒,奋起光前后。

六月冒隆暑,愿闻道枢纽。

一见晋其门,妙语得亲手。

归来欢有馀,俯仰对穹厚。

益昌异风土,日夕涨尘垢。

母也乐其乐,雅欲安户牖。

版舆不可致,徒使我心愀。

时时遣家僮,历历问安否。

具言唐益昌,盛德世希有。

爱我如骨肉,诲我如师友。

要我以名节,期我以不朽。

母曰尔得此,敬哉不可苟。

努力勤王事,毋为利禄诱。

傥有分寸补,何必侍左右。

因循不敢归,春风再花柳。

正也鲜兄弟,子职宁不负。

奉檄得初心,一舸春江浏。

区区敢有请,兵厨乞尊酒。

我欲径持归,升堂荐眉寿。

形式: 古风

奉谒夔州何异侍郎

浩荡江南春更和,几回风月又婆娑。

夔门外户千钧重,滟滪中流一节高。

蜀国移花今日事,上林种柳旧年窠。

残膏馀馥知何恨,徙倚江皋揖晋波。

形式: 七言律诗

贯之学士宠示佳作欻然有丘壑之思因反其意以招之亦朋友相勉之义伏幸采瞩

夫君隆隆如长车,方途万里无尘沙。

天公生材要有用,安得嘿嘿吟窗纱。

辛勤学问求大指,求不在他心而已。

解将岁月作工夫,定使枯株发春媚。

我家传家诗与书,家徒四壁一钱无。

年来行李环天下,直从南海薰香炉。

先生曰来子可语,以手手地传心图。

归来日日锄其恶,陶然一室皆真乐。

他年努力回羲皇,更把天心验圭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