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其四)大秦寺

晃荡平川尽,坡陀翠麓横。

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

信足幽寻远,临风却立惊。

原田浩如海,滚滚尽东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广袤的平原尽头延伸开去,山坡上绿树连绵
忽然看见一座孤独的高塔,矗立在杂乱的山峦之中格外醒目
信步深入这幽静的探索,让风吹过时我却惊讶地停下
广阔的田野像大海一样辽阔,水流滚滚向东流逝

注释

晃荡:动荡不稳。
平川:平坦的原野。
坡陀:起伏的山坡。
翠麓:青翠的山脚。
孤塔:孤立的高塔。
迥:遥远,突出。
乱山:杂乱的山峰。
信足:足够,满足于。
幽寻:幽深的探索。
临风:面对着风。
原田:田野。
浩如海:广阔得像海一样。
滚滚:水流不断。
东倾:向东流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风光图。开篇“晃荡平川尽,坡陀翠麓横”两句,勾勒出一片开阔的平川和连绵的青山,给人以广阔无垠之感。接下来,“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写出了诗人偶遇一座孤零零的塔,塔尖指向错落复杂的山峰,显得格外清晰。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景物,更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信足幽寻远,临风却立惊”诗人以坚定的步伐深入自然之中,仿佛在追寻某种遥远而又神秘的事物。然而,当他站在风中,忽然有一种惊觉,这可能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可能是对生命旅途的深刻体会。

最后,“原田浩如海,滚滚尽东倾”一句,以壮阔的笔触描绘出一片如同大海般广阔的田野,波浪般的谷穗向东流去,这不仅是对景色的描写,更可能寓含着诗人对未来、对生命力的无限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红尘、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同时,诗中对远和高的追寻,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知识和真理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仙游潭五首·潭(其五)

翠壁下无路,何年雷雨穿。

光摇岩上寺,深到影中天。

我欲然犀看,龙应抱宝眠。

谁能孤石上,危坐试僧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仙游潭五首·南寺(其六)

东去愁攀石,西来怯渡桥。

碧潭如见试,白塔苦相招。

野馈惭微薄,村沽慰寂寥。

路穷斤斧绝,松桂得干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仙游潭五首·北寺(其七)

唐初传有此,乱后不留碑。

畏虎关门早,无村得米迟。

山泉自入瓮,野桂不胜炊。

信美那能久,应先学忍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仙游潭五首·马融石室(其八)

未应将军聘,初从季直游。

绛纱生不识,苍石尚能留。

岂害依梁冀,何须困李侯。

吾诗慎勿刻,猿鹤为君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