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秋宿

山行日易黑,况复连阴霏。

徒役困泥坂,夜火亦已微。

旅亭何萧索,供张以夙戒。

入门木叶下,秋虫响庭外。

偃息宵分中,霜露欺枕席。

何异彼兕虎,草旷率尔集。

乡梦长夜剧,悠悠渡江海。

故山千万重,忽复迷所在。

梦迷不自知,相思无已时。

衡阳雁过久,不见玉书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季在山中住宿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首句“山行日易黑”,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山中行走,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接着“况复连阴霏”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阴沉与压抑,连续的阴雨使得景色更加凄凉。以下几句描述了旅途的艰辛与夜晚的寒冷,“徒役困泥坂,夜火亦已微”表现了行路之难和夜色之深,“旅亭何萧索,供张以夙戒”则描绘了住宿地的荒凉与准备的周到。

进入旅亭后,诗人感受到了秋夜的寂静与冷清,“入门木叶下,秋虫响庭外”通过木叶落地和秋虫鸣叫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偃息宵分中,霜露欺枕席”写出了夜晚的寒冷,霜露侵袭着床铺,让人难以入眠。接下来的“何异彼兕虎,草旷率尔集”运用比喻,将自己比作被野兽围攻的旅人,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乡梦长夜剧,悠悠渡江海”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梦境中反复穿越江海,寻找故乡的方向。“故山千万重,忽复迷所在”进一步强调了对故乡的怀念,即使在梦中也难以找到归途。“梦迷不自知,相思无已时”道出了思念之情的无尽与无法自控。“衡阳雁过久,不见玉书回”以雁过衡阳为喻,期盼远方的信使带来家人的消息,但始终没有等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212)

王廷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浚川先生,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 字:子衡
  • 号:浚川
  • 籍贯:河南仪封(今兰考)
  • 生卒年:1474-1544

相关古诗词

石猿山

绮皓卧商岭,谢公游石门。

云霞如在目,千古清心魂。

我行巴东山,美胜难具论。

峭崿凤飞翥,叠巘波崩奔。

兹山既突兀,二峰复攒岏。

云昔赤猿翁,神力迈中原。

飞步凌迥绝,青天欲双扪。

力竭化为石,苍苍今尚存。

琴高涌鲸鱼,傅说为星辰。

茫昧不足道,徒然欺蒙昏。

瑶华寒碧滋,丹砂结灵根。

聊尔供游赏,因之穷仙源。

形式: 古风

木洞驿

蹙浪喷江门,幽洞冒琼树。

寒林碧参差,秋嶂莽回互。

白龙不定眠,中江起烟雾。

素舫历长波,凌兢戒前路。

客行不能留,已过青莎渡。

所期心遥遥,离居岁云暮。

帝子隔沅湘,浮云落何处。

揽古心飞扬,寒空屡延顾。

形式: 古风

寄庸之

独游向天际,梦寐轸良朋。

落木变霜霰,感兹岁华征。

一蹶辞金门,十载嗟流萍。

白发不相贷,素志惭同盟。

忆昔共笔砚,岂彼怜肥轻。

清世有馀怀,慕古垂英名。

礼乐企圣涂,钟鼎安足荣。

仲尼没已邈,斯道谁予徵。

君也东观豪,适会况休明。

何当挥朱弦,因之闻希声。

形式: 古风

靖远楼公宴

谈笑偶宾属,矫矫怀庾公。

南楼一吹笛,千载流英风。

我来就诸贤,攀眺临高甍。

开筵接翠微,度曲散空蒙。

渑酒未倾倒,夕阳下高舂。

灯火乱星宿,鼓吹惊鱼龙。

酒酣击剑歌,逸气凌烟虹。

慷慨有遗响,何惭代里雄。

葛亮抚南蛮,夷吾靖山戎。

古来几豪英,平世留深功。

矜名智所浅,伐善道乃矇。

万事等浮云,我欲游无穷。

形式: 古风